第十四章 學問與智慧

學問(learning)與智慧(wisdom),有顯的區別。學問是知識的聚集(accumulat ion of knowledge),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,智慧卻是陶冶這原料的鎔爐。學問比是鐵,智慧是鍊鋼的電火。學問是寸積銖累來的,常是各有疆域獨為政的。他吸收人生的興趣,但是他本身卻是人生的工具。智慧是一種透視、一種反、一種遠瞻;他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;他是從人生深處發的,同時他燭照人生的前途。

有人為學問就是智慧,其實有學問的人,何曾有智慧?世界有不少學問淵博的人,食古不化,食今亦不化,不知融會貫通,學一不反三,終身跳不書本的圈子,實在說不智慧二字。這種人西洋便叫做「有學問的笨伯」(a learned fool),在中國便稱為「兩腳書櫥」或「冬烘先生。」反過來說,有智慧的人不見有很的學問。有一種人,讀書雖不,但他對於人情理,很通達,憑藉經驗,運,「官知止神行,依乎理,批卻,導突。」這種的人,你說他沒有智慧嗎?

學問是不離開智慧的:沒有智慧的學問,便是死的學問。有許人從研究工,搜集了很材料、但往往矻矻窮年,找不問題的中,不任何的結果,縱有結果,亦復無關宏旨——這便是由於沒有智慧。有智慧的人則不,他縱研究一個極的問題,但卻採驪珠,找核所在;其問題雖,其映的範圍,卻往往甚。譬孟德爾(Mendel)研究豆子的配,居悟遺傳的定律,奠了遺傳學優生學的基礎,就是一個例子。再說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。在達爾文前,何曾沒有富於學問的生物學,見過海邊的蚌殼,山中的化石,類人的猩猿,初民的種族?何不發明物競擇,最適者存的演公例?等達爾文發明後,於是赫胥黎嘅嘆曰:「這個理,傻子應該知,為什麼我前不知?」於是他奮身為達爾文的「牛頭狗」(bulldog),為他張目。當代的物理學愛因斯坦有人稱他為牛頓後一人。他的相對論是科學裏一個稀有的創獲。但是他己卻對人說:「我的發明其實很簡單,祇是你們不見罷了!」他見別人所不見的,便是他的智慧過人處。

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,且缺少智慧的書。我們書分為兩類:一類是有智慧的,一類是無智慧的。有智慧的書,是每字每句,珠玉的晶瑩;斧鑿般的犀銳,啟發人的靈,開闢人的思,有時引伸一篇論文,或一本專書?這就是英文中所謂「燦爛的書」「〝brilliant book〞)。無智慧的書,往往材料堆積蟻丘一樣,議論雖,見解毫無。縱從他報,卻不從他啟示,在著者是「博寡約」,在讀者是「勞無功」。這就是英文中所謂「晦塞的書」(〝dull book〞)。這類的書極了,讀者不浪費時間,就不不精為選擇。須知著書固智慧,讀書智慧。「讀書間」,就是智慧的表現。「鞭辟入裏」,「豁貫通」,不是容易的。若是像諷誦高頭講章的讀法,則雖「讀破五車」,有何處?

學問固不離開智慧,同時智慧不離開學問。有學問的人,雖不一定就有智慧,正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學問一樣,但是智慧卻必須學問做基礎,才靠住。戴東原說:「且一為宗廢學問,其知覺有止,不復日益,差謬,不求不思,終其身尊,是聖賢惡其害」,正是這個理。無學問的智慧,是浮光掠影,瞬瞬滅的。像肥皂泡一樣,儘管五光十色,但是一觸即破。唯有從學問中產生來的智慧,才不是浮光,是探照燈,透過雲層,照青空的境。唯有從學問中鍛鍊來的智慧,才不是幻滅的肥皂泡;永遠像珍珠般的泉水一般,一串串不斷的從水底湧。唯有這種有根底的智慧,才最靠住,最為精澈,最寶貴。

若學問譬建築材料,那智慧便是建築師的匠。有木、有石、甚至有水泥鋼骨,決不為房子;就是懂材料力學、結構原理,祇造普通應的房子,決不造莊嚴壯麗的羅馬聖彼(St.Peter's)或巴黎聖母(Notre Dame)教堂。這種絕代的術品,是靠藝術的匠的。但是材料愈應手,匠愈發揮;構造的原理愈進步,藝術愈推陳新。材料與技術對於風的影響,整個的術史,尤其是建築史,證明。所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,缺一不的。我們不但需學問,且更需智慧——需智慧籠罩學問、透視學問、運學問。

學問應何尋求?智慧又何濬瀹?更應何智慧籠罩、透視、並運學問?這是思方法的問題。思不是空、不是幻,是有嚴格紀律的一種意識的訓練。思當不是別人所教來的;沒有思的人,別人不強他有思,正百年古語所證:「你引馬就水,但不教馬喝水」(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,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)。思是啟發的。教育的最功,就是啟發人的思。所謂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,」就是承認思有啟發的。思應何啟發呢?當非有訓練思的方法不。我現在先提中西兩哲人關於訓練思的指示來。

中國的孔子講學問,曾提:「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」四個戒條。無論經學何詮釋,我們拏近代思方法眼光來,一種新的領悟。毋意釋不凡意為。沒有根據先有論斷是不的。這就是見(prejudice),見與科學探討的精神不相容。毋必是不武斷(dogmatic)。武斷是虛的反面,往往不完備的知識,不合的見解,據為定論。毋固是不固執(obstinate),拘泥膠著,拒絕著,拒絕新的物、新的假定。墮入樊籠不解,鑽入牛角尖裏不拔。毋我是不己為中,我為發點(ego—centric predicament)。妄尊,正是所謂我執。這種有所蔽的法,在邏輯不允許,在認識論不容。必須除破各蔽,乃清明在躬,洞燭萬象。必須此,才濬瀹智慧。必須此,才役萬物不為萬物所役。為學求知應當此,就是人生修養,應當此。

近代西洋的思培根(Francis Bacon),在他所著的學問的進展(〝The Advance ment of Learning〞)一書中,討論思錯誤的原因,說精闢極了。康拉(Condillac)曾說:「世人了解思錯誤的原因者,莫過於培根。」培根為人類思的錯誤,乃是由於有四種偶像(idols)。這種偶像,佛稱為「執」,我們稱為「蔽」。一是「部落的偶像」(id ols of the tribe),稱「觀感蔽」。就是說對於一個問題,先按照己的意見決定了,後才尋找經驗,再經驗團捏搓揉己的意思相合。這無異手提著一個蠟人再向他問路。這是一般人最易犯的錯誤。現在有些學生做論文,往往先有了結論,後找材料,像藥店裏打了裝藥的抽屜,安放整整齊齊,再待藥材分別填塞進,就算完。他不是從材料裏逐步尋求真理,乃是他的所謂真理配合材料。這種工,是白費的。二是「山洞的偶像」(idolS of the cave),稱「我蔽」。這與個人格有關係。每個人因為他所近,常常在意識裏形他的一個所謂「洞」或「窠」。這種「洞」或「窠」,常的光線屈折或遮蔽了,於是一個人就像帶顏色眼鏡:帶了藍色眼鏡,便說一切是藍;帶了黑色眼鏡,便說一切是黑。結果是非不明,黑白不分。這種「洞」,人的思一跌進,便是不容易爬來的。三是「市場的偶像」(idols of the market),稱「語言蔽」。這是從人與人的接觸中生的。人與人相接觸時,不不語言來換意思,但語言所的字句,常群眾所了解者為準,所字意常不確定,或不完備,真理遂被湮沒。人類思的錯誤,很是由此來。邏輯最重的目的。就是確定每個字的意義,使其有一定的內容,免「失毫釐,謬千。」政治煽動說的話,是極漂亮動聽的,但是仔細分析來,有幾句是確定靠的?莊子說:「言隱於榮華」,其實這種語言是無花菓樹一樣,他的葉子隱蓋著他無花的羞辱。四是「戲院的偶像」(idols of the theatre),稱「學統蔽」。人類有些思的錯誤,是由於傳統的信條或對實錯誤的證明來。古今來各種派別的哲學

(本章未完)

第十三章 創造與佔有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