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立小橋風滿袖——於梨華的

於梨華被稱為台灣「留學生文學」的原創者,其品留學生為主體,他鄉遊子、故國難望為題旨,描寫他們的經歷遭遇,他們的思生活,他們的業與婚姻,他們的飄泊與失意。《又見棕櫚.又見棕櫚》是於梨華的代表,者其女特有的細膩敏銳,己是飄泊異、離鄉背景的深切感觸,寫了世代海外知識分子無根的靈、飄流的歲月、認同的困厄、失土的蒼涼。

※無鄉返的返鄉旅

「來來來,來台;,國」,這句曾是一九六○七○年代台灣知識分子生涯最佳規劃的口頭禪,一則盡當時台灣社會崇洋媚外的態,一則具實描寫了當時台灣學生夢寐求的理境界。

留學生,確切說是指留學生,在異他鄉逐漸形一個型的「華人社會」,但說是「型社會」,實則是離枝落花、滄海孤島,其中的辛酸與苦澀,說是有口難嚥、乏人訴。這群海外遊子,在異國備受歧視冷落,回鄉又高傲憐;在白人社會裡寄人籬強忍羞辱,返國安身立命又難忍鄉土的落後粗鄙,這種矛盾與落差,寫在於梨華的《又見棕櫚.又見棕櫚》說中,說絲絲入扣、咽似泣。

說主人公「返鄉尋根」為點,敘述曾是台高材生的牟磊國十幾年後,從國回台灣。拿新聞學博士的牟磊,見故鄉的一草一木、一景一幕,無不觸動了牟磊記憶中從從台灣國,再從國台灣的流離歲月。這段曲折的奔走流轉,像似繞了一個圓圈,表面似虛擲時光、原重返,但實際卻是一場飽經風霜、曲折不平的靈歧路,從浪漫懵懂的點,轉向失望與覺悟的終點。

牟磊期待一種返的溫暖,但一門,卻有一種陌生過客的疏離感。因為,對久離歸鄉的牟磊言,本是因為厭倦國社會的冷酷無情、寄人籬的日子,希望回重溫鄉土的舊情氣味,沒台灣此悶熱、擁擠、髒亂粗魯,在一片崇洋媚外、言必稱「國」的氣氛,反使牟磊產生「此是何」的錯愕與迷惘,內充滿「回不是」、「有似無」的憂思與愁悵。對照於當年在棕櫚樹許在他鄉人頭的誓約,今來,既沒有失敗,沒有功,是若有所失、似夢非夢。顯,這是一場無鄉返的返鄉旅。

※鄉的過客

說復調式時空敘為手法,並行著兩種敘時態,一是現在進行式,一是過進行式。於梨華的敘技巧就在於,運一種「時空的弔詭」來櫬托「認同的悖論」,那就是,在理時空,現在進行的是結束過離國年後的返鄉,但是在記憶時空,卻是過年離國經驗在現在時態重返再現,於是,物理時空與記憶時空混一團,鄉與異國間真假難分、虛實難辨。認同的悖論則在於:返鄉原本是為了治療鄉愁、停止流浪,但對鄉的失望疏離,反加深了鄉愁的刺痛,勾了無限的憂思迷惘。

鄉愁有在返時格外清晰,飄泊的記憶在回鄉時特別鮮明。磊的學歸國,引來了無數人的欽佩羨慕,但他熬過的苦楚、流過的淚水,卻像一條綁在身後的尾巴,影隨行,無力擺脫。

中的傭人「少爺」稱呼他,人、親友「衣錦榮歸」熱烈歡迎他,鄉的女友柔情思念等待他。但果他們知他在國,終日綣縮在寒冷的室裡,望著窗外的飄雪,著一片空漠的未來,果他們知他一日兩餐蘋果當飯,在飯館裡端過盤子、洗過盤子,甚至刷過女生宿舍的廁所,傭人是否還會「少爺」稱呼他?人親友們是否還認為他「衣錦榮歸」?在人的擁抱撫慰中,他的身體卻是麻木的、孤獨的,在親人的簇擁熱淚,他的卻是冰冷的、僵硬的。磊回憶著:

他現在記那個夏終於找了,每夜開運冰的卡車來往於三蕃市卡爾間,像一節火車那麼長的卡車,從夜裡十二點開清晨五時。世界在平安熟睡時,他卻絕望醒著,睜著拉滿紅絲的眼,望著崎嶇的山路;……在他的背後,是幾千斤令人僵直的冰,在他的身前,是幾十層叫人寒的峻巖,他裡燒著絕望憤怒與不甘的火,慢慢的爬著,開著,行著人間最寂寞的掙扎的路。

對人未老、已衰的磊言,別人眼中的堂國,卻是他親身體驗的獄谷;別人為他這次是學歸國,但實際他是放棄在國根本談不什麼就的業,回台清清靜靜的找個餬口處。人們為他全身鍍金、滿肚洋墨水,實際經歷十年的折磨後,他剩辛酸、消沉沮喪。人們不理解他,一他己不理解己曾經走過的路。

闊別年的父親覺他變了,變冷漠、孤僻、不近人情;他通信年的女友意珊,一個已經一生幸福國希望寄托在他身的真女孩,一個讓他真正回的未來伴侶,不僅不懂他的不快樂、不開,更不懂他的孤獨與失落。他淡淡說:「我是一個島,島是沙,每顆沙是寂寞」。磊謝絕了報社的採訪,迴避友人的拜訪,拒絕了父親友人的人情請托,人們為他高傲冷酷,實際,十幾年的留學生活早已使他習慣了孤絕、封閉逃避,他不人們像他一樣,終日癡做國白日夢,回頭已是滿身傷。唯一讓他吐露聲的,是他學時代的教授邱尚峰——一位他有著共同國經驗的老師。

『在那邊的時候我回來,覺為了親人在一,為了回己長來的方,放棄在國十年勞力痛苦所換來的一切。是回來後,又覺不是那麼回,不是我像的那麼樣叫我不捨走,最苦的,回來後,覺己仍是一個客人,並不屬於這個方。』

最後,磊決定留來,留在這塊他生長的土。但這個「放棄國」的決定,卻嚴重衝擊著他意珊的婚姻。因為意珊,一個就像當年憧憬著國、一編織留學夢的磊一樣,留學寄托在婚姻的結合,婚姻視為國鍍金的跳板;雖不獲國博士,但至少做個「國博士的太太」。但是對磊言,他不因為婚姻再度墜入深淵。這場婚姻,對意珊來說是通往國的門票,對磊來說卻是重返獄的賣身契。

※認同的分裂的文化孤兒

牟磊實際是戰後台灣經濟飛時期「外省菁英」的典型代表,資聰穎、品學兼優。對當時陸移台的外省知識分子來說,台灣既是學習長,又是陌生疏離的他鄉。對這塊彈丸海島,既有深厚的長記憶,又夾身於深不跨的省籍籓籬。於是,國、留學、喝洋墨水,幾乎是那一代外省菁英另覓生命理、另建業高塔的唯一選擇。

,這種選擇,有少是主體覺的理規劃?有少是個人由的選擇?實際,這既是一種「急流抓木」式救,又是離土失根的我流放。牟磊正是這種「尋夢—失根」的一代,生在己的土卻又感身不在此,遠赴異國尋夢卻又驚覺非所屬。牟磊就像無數「離土失根」的外省菁英一樣,異國的憧憬園的眷念渾一體,夢失落織於一身;既處於認同分裂又極思回歸認祖,既是光宗耀祖的菁英分子又是異國主流社會的邊緣人,他(們)了認同夾縫中的文化孤兒。

※台灣離散文學

磊的一生,實際是是留學生、國華人於梨華己的生活體驗寫照。於梨華己年的國生活經驗,其對國華人社會的細微觀察華人生活的真實體驗,寫了那一代台灣留學生的現實處境精神苦悶,撕開了中國人不切實際的「國夢」。在說中,於梨華具體呈現了留學生的三重困境,一是無法融入國主流社會,二是無法進入各立門戶、掃門前雪的華人社圈,三是無法歸宿於土生土長的園,這三重困境,既是「台灣外省人」的時代宿命,是所有海外華人共同的生命體驗。

為一名教授型女,於梨華不賣弄華麗的詞藻,不誇驚奇的劇情,但品中總是散發淡淡的憂愁、陣陣的隱痛、默默的哀傷。至今依勤寫不倦的於梨華,生活寫說,文學說歷史,建立了一種「台灣離散文學」(Taiwanese diasporic literature)的風格,為台灣文學另闢一塊創廣場,為一八六○七○年代的台灣社會與華人歷史,寫了優動人的篇章。

第二十章目录+书签作品賞析——張葆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