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致良知 九

在场将旷日持久的斗争中,世宗倒不全是孤立无援的。新科进士张璁甘犯众怒,先进呈《礼疏》《礼或问》,扎实的礼素养逐条批驳一众朝臣的公议。

朝臣的阵营并非那紧密。随着争议的加剧,既有人一往无前,有人痛改前非,王守仁的高徒陆澄就是者中的典型。陆澄字原静,又字清伯,归安人,正德十二年(1517年)进士,授刑部主。他本是世宗唱反调的,此丢了官职,但在向老师求教,竟顿觉今是昨非。是陆澄再向世宗书,全是一副改弦更张的论调。龙颜悦,使陆澄官复原职。黄宗羲撰写《明儒案》,在提件情说:“儒者议论功,抵重不返回本所安,张璁的《礼或问》说:‘是身外物,父子情却是伦。舜背着父亲瞽瞍潜逃的候,有父亲有。’话说很,就算圣人复,不有所更易。王守仁所谓‘即理’,正是在方体现的。世间儒者理在万物,便向前代典籍中寻求准则,反走错了路。王守仁虽赞同张璁的观点,却深知张璁是人,所不愿意参与讨论,陆澄却是从老师那了问题的正解,坦坦荡荡知非改错,因信其,便不怕被别人讥反复无常、见风使舵。”

黄宗羲的番议论,正见阳明儒的意义所在:问绵延太久了,难免就教条化了,随着教条的日渐繁复,门问的核思反日渐模糊,所王守仁索抛一切教条,直接从本入手。在礼议件中,朝臣引经据典,不惮烦琐,少年世宗那理论讲,是割舍不父母亲情已,最传统的儒标准衡量,反是世宗站在了正确的一方。远溯北宋,司马光千古名臣,程颐一代儒宗,强调公义重情,张璁却援引了一条核准则——礼“非从降,非从,人情已矣”,就是说,所谓礼,并非什赋观念或抽象教条,不由基本人情做的推演已。

若标准礼议件,就觉所有疑难问题瞬息间涣冰释。情简单简直超乎象,无论拿高深的义理,它违背了基本人情,就属“非礼”,违背父子伦岂不正是违背最基本的人常情吗?亲情重,国轻,是最基本的人常情,所孔子才鄙薄那不惜检举至亲骨的所谓“正直”,所孟子才赞许舜放弃甘愿背着父亲潜逃海滨的行。在他,才是最基本的人,因才是最基本的伦理规范,因才是最基本的政治准绳。

但是,至此我难免生一疑问,所谓“人者子”,亦是儒经典明文所载,何况礼议件生,代毛澄担任礼部尚书的汪俊在奏疏中提一统计数字,张璁意见相同的有主霍韬、给中熊浃与桂萼三人已,站在立面的朝臣则有二百五十余人(《明史·汪俊传》),难占此比例的高级知识分子一同书读错了不?且在汪俊的统计中,不但人数的比判若云泥,位的比同悬殊,不但霍韬、熊浃与桂萼人微言轻,就连首倡其的张璁不是一名新科进士,何与杨廷、毛澄、汪俊的朝廷员相提并论呢?在朝臣的主流意见中,即便杨廷所援引的汉代定陶王宋代濮王的例类比不伦,但“人者子”条经典的不刊论难错了不?

实颇有几分荒诞,“人者子”虽经典,但经典本身就已经错了,是错误司马光不知,杨廷不知,直2000年才被李衡眉、张世响教授考证,倒不苛责先贤了。

目录+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