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从“出入两难”到“进退自如” 九 出路与对策

路是有的,但有条件。条件有三字:选择。或者“局”选择,或者“途径”选择。秦始皇一统前,存在着一。那,士人或(张仪、苏秦),或处(老子、庄子),相由。入世的,不着世退路,反正“此处不留爷,有留爷处”,不妨“朝秦暮楚”。何况那士的分量重,几乎决定着诸侯各国的生死存亡,“入楚楚重,齐齐轻,赵赵完,畔(叛)魏魏伤”,因此“卖价”不错。

秦,一不复存在,我不希望它存在,因意味着国的分裂。是争取的就是二,即途径的选择。又包括两方面,一是介入、参与、问社政治公共务途径的(官方渠或民间渠),二是选择的,即介入不介入,参与不参与,问不问,包括做官不做官。果有了两,处就不再问题。

其实处原本就不该问题。《周易·系辞》云:“君子,或或处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说:“虽处不同,各有所取。”见并有谁规定你“”,不“处”;入世,不世;做官,不不做官。入世世矛盾,是因读书人希望介入、参与、问社政治公共务,却又有做官唯一途径。解决问题,就有让仕途不再是畏途,或者除了做官外有别的路走。

就靠社的变革。中国历史与知识阶层命运密切相关的重社变革共有三次。一次是西周封建,部落制灭,邦国制立,知识者由巫变士。二次是秦灭六国,邦国制灭,帝国制立,知识者由士变读书人。三次是辛亥革命,帝国制灭,共制立,知识者由读书人变知识分子。知识分子的概念我前面已经说了,就其广义言是依靠知识智力谋生的人。他是科、工程师,是教员、医生,是编辑、记者,是文、艺术,并不是有做官一条路。

介入、参与、问社政治公共务的途径化了。是因引进了现代新闻版制度,包括印刷制度、传媒制度、稿酬(版税)制度,有保护言论由著权益的法律制度(宪法著权法)。有此制度,知识分子(包括其他公民)就由表己社政治问题的法,此方式参与介入公共务,不但尽“社良知与良”的职责,一展忧国忧民的情怀,因此获相应的报酬(收入高的购房买车,收入低的养糊口),政治经济两方面均无顾忧。何况你不介入、不参与、不问,岂非“进退”?年,鲁迅、胡适他就是的。

在此前提,入世世,便理应不再问题。果说仍是问题,那,问题就很在知识分子己身,即不再“己任”,不再有“关”的热情,不再有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的激情。传统士夫读书人的“书生意气”有了,“意气”其实是很重的。有了“意气”,读书人,士夫,知识分子,就不再是“社的良知与良”,是“脑力劳动者”或“文字操工”,甚至是“字纸篓”“传声筒”。

诚,由社分工的专业化社生活的化,我不应该再像传统社那,求知识分子介入、参与、问社政治公共务,更不规定他读写政治伦理方面的书。他完全在各不同的科领域国民族做贡献。但我,尽管身份变了,工变了,现在的知识分子已不再是的读书人,更不是的士夫,读书人的“意气”士夫的“气节”,却仍应该继承保留。资中筠先生的本书中就讲了“三军夺帅,匹夫不夺志”的气节,并认是有着许缺点的士夫“一极宝贵的优良传统”。资先生篇文章是说专辩论赛的。指:“雄辩的力量在坚定的信仰,至哲思,至解决一具体问题的方案,总是认定了己的法是的,才值竭尽全力它鼓与呼;抽掉了点‘是’,等抽掉了辩论的灵魂。”我跟着说一句:知识分子的力量(包括人格魅力)不在知识,在信念。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,加信念才是力量。“有知识的信念”表现人处世,就是“书生意气”。抽掉了点“意气”,等抽掉了知识分子的灵魂,“意气”本是源读书人入世情结的。我,或许是入世世“理应不问题”资先生思考一问题的原因一吧?

八 君臣与师生目录+书签一 我们曾经拥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