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从“出入两难”到“进退自如” 四 想得开与想不开

再说“际遇”。

际遇是很重的,它甚至比世重。因你即便“生逢盛世”,果“不其君”,便是枉。比孟浩,原本是很做官的,否则不有“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”的“干谒诗”(干谒就是求请、走门)。是,一句“不才明主弃,病故人疏”罪了皇帝。万岁爷说,明明是你不求朕,朕又何曾弃你?法子,孟浩便回一辈子农民。柳永一,一句“忍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”惹翻宋仁宗,批最高指示“且浅斟低唱,何浮名”,一辈子浅斟低唱。际遇实在比世重。

际遇的,仍诸葛亮、谢安例。因际遇,所虽身处乱世,仍有。不的,则有两。一是不的,屈原、贾谊;一是的,苏东坡、辛弃疾。贾谊的不前面已经说,屈原是不是杀则很难说,依我是被人谋杀(装在麻袋捆像粽子一扔进汨罗江,国人吃粽子即祭奠他的冤死,有基督徒吃面饼红酒)。所屈原贾谊就不说了,说苏东坡辛弃疾。

苏东坡辛弃疾的似乎不问题,至少他有整哭哭啼啼、唉声叹气、怨尤人,倒是写了不少豁达豪放的词章。不两人的“”并不相同。苏东坡是身处治世却又“满肚皮不合宜”,政见总与权派相左(王安石搞新法他反新法,司马光搞复辟他又反复辟),每每“不相与谋”,因一贬再贬。遇情况,传统读书人的选择往往是两极端:见风使舵随波逐流,坚持底死相争,不愿意走极端的则忍气吞声牢满腹。苏东坡却完全不同三者,因他是一真正融贯通了儒释三,宇宙人生有着透彻了悟的人。有一件颇说明问题。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,因“乌台诗案”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在外途中遇雨,“雨具先,同行皆狼狈”,唯独坡公满不在乎。苏东坡说: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风雨任平生。”实际,所谓“一蓑风雨任平生”,表达的恰是苏东坡的人生观。因此,尽管朝廷风云变幻威难测,他己颠沛流离身不由己,但在他的中,却是风平浪静,甚至“无风雨无晴”的。

辛弃疾则不同。他是身处危世,忧国忧民,且满腹韬略,满腔热情,却又无力徒唤奈何。所谓“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东树书”云云,与其说是“”,不说是“气不”。毕竟,他念念不忘的,是“壮岁旌旗拥万夫”;耿耿怀的,是“竟须卖剑酬黄犊”;痛疾首的,是“长安父老,新亭风景,怜依旧”;驰神往的,是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虎”。所,辛弃疾在处问题其实是进退两难的。他不像苏东坡,透了宇宙人生:“独笑书生争底,曹公黄祖俱飘忽。”既败荣辱不眼烟云,那又有什争的(争底)?辛弃疾却有“境界”。他的法,仍不“建功立业,功身退”的窠臼。因此,他虽隐居山林相期许(云山许,平生意气),明白“意倦须,身闲贵早”的理,不愿落在官场奔命被人耻笑(衣冠人笑,抵死尘埃)的结局,但总认归隐应该是“整顿乾坤了”的情,所六十高龄写“凭谁问,廉颇老矣,尚饭否”的诗句。苏辛二人的态度谁更取,讨论。但辛弃疾并不那“”,或者“”中有“不”,恐怕是实。

真正的是陶渊明(最不的是李白,资先生的文章中已有尽述)。果说,苏东坡的“”是因透了人生,那,陶渊明的“”则是因透了官场。陶渊明是做几官的,但很快就受不了,迫不及待“免职”,且再不踏入官场一步。我读他的《归兮辞》,听他说“悟往不谏,知者追;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昨非”些话,就知陶渊明官场,谓“彻底决裂”。历史的读书人,有几说仕途是迷途呢?就陶渊明吧?

所世文人(包括苏东坡、辛弃疾辈)但凡失意,几乎言必称陶令。真陶官场决裂的却几乎有(包括苏东坡、辛弃疾辈),又是什呢?

因陶渊明其实不。

三 治世与乱世目录+书签五 身家与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