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"文化大革命"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"文化大革命"对文学的摧残及"文革"期间的地下文学活

“文化革命”,全称“无产阶级文化革命”,是一场在中国现代历史空前的政治运动,它从1966年始1976年结束,历整整十年,其中国政治、经济文化造了极其深远的破坏影响,文在此列,知识分子在场运动中是首其冲的受害者,因文化革命从一始就文艺术其主批判领域,虽在它的背有着更险恶的政治权力斗争枢纽。

1966年5 月召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议同年8 月的八届十一中全,是文化革命全面动的标志,但它的“导火索”则是1965年11月1 0日海《文汇报》表姚文元的文章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。新编历史剧《海瑞罢官》是历史吴晗应京剧表演艺术马连良约创的。1961年初在北京演。吴晗写海瑞原是了响应1959年毛泽东提宣传习海瑞的主张,但庐山议,因彭德怀在庐山议就“跃进”政策及其果向毛泽东提了一系列激烈的批评意见,被免国防部长等领导职务,毛泽东又彭德怀是海瑞式的人物,康生江青有意历史剧中的海瑞与现实生活中的彭德怀联在一,促使毛泽东认了此剧具有影意味。姚文元的篇批判文章正是江青张春桥的直接授意策划,并经毛泽东亲审定表的。同年11月29日,全国主报纸均予转载,并由人民版社版单行本。

1966年2 月,江青林彪的支持,并林彪的名义在海召了“部队文艺工座谈”. 形一份纪,经江青、张春桥、陈伯达修改,毛泽东在审阅又亲修改了三次。纪共十条内容,包括“文艺黑线专政论”、重新组织文艺队伍、破除30年代文艺的迷信、破除中外古典文的迷信、文艺反外国修正主义等,并且点名批判了一批文艺品。其中关“文艺黑线专政论”是解释的:建国的文艺界“被一条与毛主席思相立的反党反社主义的黑线专了我的政,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,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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”,表示“进行一场文化战线的社主义革命,彻底搞掉条黑线”,1它与另一条“重新组织文艺队伍”相配合,从文艺路线文艺组织两方面全盘否定了新文艺的历史现状,并此洗劫文艺界的依据,给的文艺造了极的祸害。

同年4 月,议纪《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的部队文艺工座谈纪》题,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达全党。就与中共中央此前签的《文化革命五人组关前术讨论的汇报提纲》(即《二月提纲》)形了完全的立,并且否定了者。彭真组长的“中央文革五人组”在《二月提纲》中,强调吴晗的《海瑞罢官》问题是术问题。《纪》的台同表明江青在文艺界领导位的确立。60年代初期,江青在文艺领域位的提高是一突的现象,表明中国的文化文艺格局的新变动。因50年代初胡适派文人的批判否定了“五四”一代知识分子的由主义传统,使知识分子基本失了基“五四”由主义立场批判现实的力权利;1955年胡风集团的批判又将30年代左翼文艺阵营内部的反派清除文坛;1957年的“反右”运动又剥夺了一批在50年代长的知识分子现实的批判权利;直止,周扬一直是解放区的毛泽东文艺思传统的阐释者捍卫者居,但周扬位的被替代,使文艺界割断了“五四”1949年的所有传统,在一联串的批判运动,新中国的文艺传统了一片空白。

1966年5 月召的中央政治局扩议,彭真、陆定一与罗瑞卿、杨尚昆被定“反党集团”,《二月提纲》被撤消,原“文革五人组”被解散,并通了由康生、陈伯达草,经毛泽东修改的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通知》(即《五一六通知》),一次完整表述了毛泽东的“无产阶级专政继续革命的理论”,“黑线专政论”被正式写入其中,且扩文艺外的其他所有系统,《通知》与三月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通的《关无产阶级文化革命的决定》一,文化革命的指导文件。8 月18日,毛泽东在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,一场钙劫迅速蔓延全国。

8 月23日,著名老舍与北京文艺界许知名人士在贤街孔庙被红卫兵暴徒挂牌批斗,施皮带、拳头、皮靴、唾沫等殴辱,红卫兵又尾随押解的汽车赶派所,将老人轮番毒打至深夜。二,老舍尽北城太平湖。文革始,文艺界遭灭顶灾,先殉难的有理论叶群、邵荃麟、侯金镜、冯雪峰、巴人、邓拓,翻译傅雷,艺术马连良、严凤英、蔡楚生、郑君,赵树理、田汉、吴晗、杨朔、闻捷、魏金枝、陈翔鹤、肖牧、海默等。随着文革的展,除了少数紧跟权权者外,几乎所有的、艺术受不同程度的批斗、打击、劳改迫害,幸存者遭受了巨的身摧残,给代中国文艺业造了难估量的灾难。即便像周扬等身名显赫的文艺界权者受残酷打击,被他整的“反动”一,被关进了监狱。

在将政治的异己力量文化思的传统因素全部清除,江青等人宣布“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”的始,并极力推行一系列其政治斗争服务的高度政治化、概念化的文艺创,使整“文革”期间公版的文在总体呈现荒芜、枯竭畸形展的局面,是期间有一阶段的变化程,高度政治化的文演变,与政治件密切相关。

“文革”始70年代初,“革命板戏”是官方提倡最力、影响最的文艺品。其实,京剧现代戏的提倡始“文革”前的50年代中期,60年代初更与所谓“阶级斗争”的政治现实相关联,便在江青的直接干预始了板化的程,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,汇集了全国19省市28剧团的37剧目,其中些戏就是“革命板戏”依据改编的原本。“革命板戏”的正式命名是表1966年12月26日《人民日报》的一篇题《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板》的文章,它首次将京剧现代戏《沙浜》、《红灯记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海港》、《奇袭白虎团》芭蕾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白毛女》响音乐《沙浜》并称“江青同志”亲培育的八“革命现代板品”.又现了京剧《龙江颂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平原战》等二批“板戏”,1975“文革”接近尾声,“板戏”的数目增加18,其中京剧11。在打倒了所有中外传统的代,它便是数量不的公文品中的“板”,它舞台表演、电影播放、电台广播语言文字等国控制的传播渠,被强行在全民中推行,至少在公的层面,它已经文革代精神生活的象征。在板戏的推行程中,形了“三突”、“三结合”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创观念,些“理论”的强行推行给文革期间文革很长间内的中国文创造了十分恶劣的影响。

1971年9 月13日的林彪叛逃坠机件生至1974年底,“文革”期公文的二阶段。随着领导层的变动,国文艺政策有了相应的变化。一方面,文艺书刊的版有限度的恢复,1971年12月,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原《北京文艺》《北京新文艺》名率先复刊,随,《广西文艺》、《广东文艺》《革命文艺》(内蒙)等文艺杂志相继复刊,1973年夏季止,全国部分省市文联(或协)的机关刊物已复(创)刊2 ,同,文艺书籍版有一定程度恢复,鲁迅品集的单行本24本1973年底全部齐,根据1938年版重排的20卷《鲁迅全集》在1974年行,1975年,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儒林外史》、《水浒传》等古典品由人民文版社版,与文革高潮期相比,读者毕竟有了一些被官方认的公版物供阅读,在政治许范围内的创有了表的园。另一方面,期的公创继续受政治权力的严密控制,仍旧在《纪》所规定的框架内进行,其版了长篇说《金光》(一、二卷)3 《虹南战史》4 等典型体现套创原则的文本。浩的三卷本长篇说《艳阳》,是文革期唯一公售的文革前的文艺品(先有金敬迈的长篇说《欧阳海歌》,不久因者的问题遭禁),在阅读环境异常恶劣的条件,它竟获了巨的声誉,浩因此够继续公写的少数一。《金光》虽是人创,但完全失

(本章未完)

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:《无梦楼随笔》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