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-4

五代十国,是中国史最黑暗的期,那则几乎有骄兵悍卒,跋扈的将帅。连轻薄的进士,凤毛麟角。闭,贤人隐。那急在尚寺的高僧,回头推崇韩昌黎,改翻读修身、齐、治国、平的儒经典,社书院在唐末五代兴。宋初国,一面是杯酒释兵权,解除军人干政恶习。一面极端奖励考试制度,重文臣,提倡风。那进士登,即便释褐,立仕。状元及,荣极一。经由国提倡,五六十年,社术重兴,才始有像胡安定、范文正一辈人世。范文正、胡安定是在尚寺士院中苦身。范从政治,胡专教育,苏州湖州的讲制度,由政府采纳,变太规制。范文正副宰相,颇彻底改革政。一面是提倡兴建校,从基本培植人才。一面是严厉革除任荫法,重新建立铨叙升黜客观标准。一王荆公政,遂又进一步计划考试制度改进。

科举规制日趋严密,其始宋代。公卷风气已不复见,又有糊名法,杜绝请托,严防舞弊。是尚法的意义,胜求贤,此亦风气所趋,不不。考试制度主目的,本在求贤。究竟政府该何从考试制度中获取真才呢?王荆公此问题,主张改革考试内容,废明经,专考进士。进士科则废诗赋,改考经义。在荆公意,政治取人重经术,不重文艺,是正论。反派意见,亦有立场。致谓诗赋经义,均是言取人,贤否邪正,同难遽辨,诗赋工拙易见,经义难判高。况经术应举,反教,尊经转卑。王荆公又造《三经新义》取士标准,此层更受人反,谓其不一掩盖先儒。体中国传统意见,由在野的术界指导政治,不由在朝的政府支配术。经术虽尊,定官,反滋流弊。汉代五经博士,渐章句利禄途,此乃前车鉴。南北朝、隋、唐术分裂,社尊信的是佛,门传袭的是礼教与政。一宋代,门已衰,佛亦转微,讲代兴,王荆公主张复古制,兴校,此似最正见。依是盛,官微。校由政府主持,总利不胜害。王安石政,人人言经。司马光政,又人人言史。术与政治相合,却不与利禄相合。政府校护法,却不校教主。荆公信太深,昧人情。至蔡京国,太分舍,显利禄牢笼,是范仲淹、王安石兴精神,此终一败涂。幸有人讲,在社层主持正气,朝廷则视伪,加抑制驱散。教育制度不确立,则考试制度终是单枪匹马,功效有限。何况经义取士,亦未见必较诗赋胜。即荆公亦侮,谓:“本变究秀才,却不料转使秀才究。”术败坏,人才衰竭,北宋亦终覆亡。

南宋,考试制度,一仍旧贯。朱子曾慨言:“朝廷若恢复中原,须罢科举三十年。”科举乃中国唐政治制度中一条主骨干,若无科举,政府人凭何标准?朱子理论终难见实际。却不料元代,遂专朱子《四书》义取士,此明、清两代,相沿不改。直清末,前七百年,朱子《四书集注》,遂中国诵户习人人必读书。其实朱子《四书》义,亦王荆公《三经新义》,不外重明经术。荆公是朝宰相,悬其说取士标准,遂术界所反。朱子是一,元、明,是崇敬先儒,此与荆公亲宰相颁其手著《三经新义》情势不同。此刻姑不论王朱两经义内容,就政治术分合利弊言,则荆公《三经新义》,势不久。朱子《四书》义则悬政府功令垂七百年,此亦治国史者,所注意一节目。一制度确立,亦必体察人情。术与利禄相合,在人情易有弊。荆公本人亦是一贤,不察此层,遂招反,并滋世人遗议。至考试内容,不经义准,此层亦明代著。

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-3目录+书签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