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沁园春·长沙

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,湘江北,橘子洲头 。

首词最早表在《诗刊》一九五七年一月号。

“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”,表现俯仰景。蓝长空、碧绿江面尽染红遍的万山层林,争驶的船、搏击的雄鹰游动的锦鱼,构了一幅立体的动态的色彩缤纷富生命活力的秋江图画。“鹰击长空”四字,空间境界阔富力量感。搏击长空的雄鹰,无疑是充满着斗争、进取、拼搏精神的者的我写照,是者人格精神力量的象化。“万山红遍”六句,所创造的审境界,所包容的人格力量豪迈乐观、无畏进取的代精神,在整中国词史是罕见的、独特的。“万类霜竞由”七字,既收束、总结前六句秋日江景的描写,又整境界升华推进一层,由眼前有限景拓展向无限的象空间,表明不仅是眼前见的雄鹰、群鱼、百舸在秋日奋击拼搏,且整人类万物在“霜”己的生存展进取、奋斗、竞争,体现站在代斗争前列的青年政治所特有的伟气魄进取精神。

毛泽东的词是独一无二的。倒不是说他词的艺术无与匹敌,是说他词中所展现的崇高气魄、博襟、乐观信念、伟理是超越前代、无与伦比的。我试从历史的角度,比较分析一1925年秋毛泽东在长沙写的首《沁园春》词。

秋,在现代人,是一收获的季节,是一易使人产生就感、满足感的快乐季节。在中国古代诗人,秋却是一万物凋零、萧瑟冷清、易使人产生光已老生命将逝的悲伤节。战国代楚国诗人宋玉一次吟唱“悲哉,秋气。萧瑟兮,草木摇落变衰”(《九辩》),“悲秋”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主题,逢秋悲中国古典诗人的理常态,唐代诗人刘禹锡就说“古逢秋悲寂寥”(《秋词》)。至悲秋或逢秋的悲伤诗句就更了。杜甫《登高》诗中的“无边落木萧萧,不尽长江滚滚。万悲秋常客,百年病独登台”,宋代柳永《雨霖铃》词中的“情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,充满着冷落清秋的感伤悲戚。毛泽东此词,虽寒秋,却洋溢着进取的激情、搏击的豪气生命的活力,丝毫有古人那类型化的感伤与忧郁、沉沦与颓唐。

三句塑造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,点明间、点环境。寒秋,词人“独立”湘江中流的橘子洲头,遥望群山,俯视江流,豪情满怀。“独立”一词,刚健有力,它不同唐代柳宗元《江雪》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的“独钓”。柳诗的“独钓”,旨在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孤独、清高、傲世;毛泽东此词的“独立”,是表现他在复杂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屹独立,无所畏惧。由“独立”一词,象者昂首挺立,放眼四望、凝沉思、探索社、追求理的高形象。“湘江北”的“北”,则富运动感力量感,表现湘江江水奔流不息的动态、气势。

“”领字,“万山红遍”至“万类霜竞由”,皆“”字所领摄,亦即者“独立”“橘子洲头”所“”的“景象”。“万山红遍”七句,绘景画,境界寥阔,层次感强,色彩鲜明。“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,写江畔远处群山景:千山万峰,层层树林枫叶尽红染,整世界仿佛了红彤彤的世界。从画面的着色言,“红”构画面的主色调,与句江水的碧绿形鲜明的比映衬,画面色彩斑斓。红色,热烈奔放,象征着革命斗争形势的火荼,同表现秋强烈的生命活力,一改古典诗词将秋日、秋景描绘萧条冷清、凋零败落的传统格调,体现者人生社、未前途充满着必定功的乐观信念愿望,反映一崭新的代精神。“我观物,物皆着我色彩。”词人豪情激扬,乐观信,故他所观照、表现的景物,涂抹了一层热烈、鲜明的光彩。品中景物色调的明暗抑扬,往往是创者的情调,态悲欢哀乐的外化。

“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”是描写近处江中景,者的视线由远近。此二句一静一动,动静辉映。“漫江碧透”,着眼江水静态的澄澈清亮;“百舸争流”,着眼江面动态的景观:百船竞争驶,往穿梭,显一派奋进取的态势,是者进取精神的折。“透”字新颖贴切,生动形象表现湘江江水的清亮见底,一览无余。“碧透”,见江水从水面水底是碧绿,不仅写了水色,写了水深,富厚度感穿透力。同“碧透”又文“鱼翔浅底”铺垫,因“漫江碧透”,方见“鱼翔浅底”;因水“浅”,方见江水的“碧透”,前呼应,相互生,结构绵密。者字的精细、巧妙,不不细细品味。

接三句由述怀转入沉思,情调由昂扬转入凝重。政治,者肩负着代的使命、历史的重任,社的思考、现实的探求使他无法在江山的景中获永恒的宁静与超,复杂的斗争形势、严峻的社现实使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与焦虑。由沉思问:在风云变幻的代,民生艰的社,应该由谁主宰民族、民众的命运,从更改造社,改变中国的命运,推动历史的车轮更快滚动前进?在者的目中,无疑是“舍我其谁”的。者志在力挽狂澜,主宰改变“沉浮”不定的中国历史的命运。政治未一代领袖的气魄、理、雄壮志,在此充分的展现。文其人,词其人,不是毛泽东就难写气势磅礴的词句,唯有毛泽东特具领袖气质的政治,才有掌握乾坤、主宰“”的宏伟气魄。本文的篇说“毛泽东的词是独一无二的”,根据就在此。中国古代某些诗人、词人,常有“整顿乾坤,廓清宇宙”的志向,但他是“愿辅弼”,“致君尧舜”,即帝王的辅佐实现其理壮怀,不,不敢象我独立主宰乾坤、掌握“”。新的代,才孕育、培植新的代精神,形新的人格力量。毛泽东的词,不仅创一新的艺术境界,更标志着一新的代,体现一新的代精神。

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,湘江北,橘子洲头 。

词的片描写在长沙所见景主,片则着重回忆往年在长沙的战斗生活“峥嵘岁月”,全词围绕着“长沙”写景、抒情、言志。“携百侣曾游”,点明长沙乃旧游,呼应句的“独立”。昔日是“百侣”同游,今朝则是“独”游,岁月的流逝,人变迁,其间含着几感慨!但感慨并非“人有代谢,往古今”(唐孟浩《与诸子登岘山》)的悲慨,是往昔辉煌生活、不平凡经历的追忆与眷恋、豪与欣慰。人生无悔,是因有追求探索;岁月辉煌,是因曾经战斗拼搏。“忆”字转折,将思绪由眼前拉回“往昔”,使空的转换不致突兀难握。“峥嵘岁月稠”,是“往昔”的概括,引文“往昔”的具体回忆。“稠”,本义是、密,此指间长久,含有岁月既久、情复杂、感慨良意。此韵脚字极,绝非凑韵。

“恰同少年”七句,承“峥嵘岁月稠”补足。“恰”字与片“”字一,是领字,统领文七句。此段回忆分三层写。一层写年的“百侣”“同”的年龄、风度:青春年少,风采焕,才华横溢。二层写“少年”“同”的内在精神气质:人人意气昂扬,豪迈奔放,刚健勇敢,充满着积极进取、无畏拼搏的奋斗精神。三层写“年”在长沙习工的具体内容。1911年至1923年,毛泽东一直是在长沙求展革命活动。1913年至1918年,毛泽东在湖南一师范习期间,与“同”蔡森、何叔衡等结深厚的友谊,志同合的战友,“同少年”即指蔡、何诸人。在长沙的十余年间,毛泽东创建了“新民”,创办了《湘江评论》等刊物,并领导了反袁世凯、驱张敬尧等群众运动。歌泣的斗争经历非常丰富,词中仅“指点江山”三句概括,词极其精炼。“指点江山”四字,力度感强,气魄雄伟。面“苍茫”、“寥廓”“江山”,一介“少年”“书生”,敢“指点”,志在主宰,非具有领袖气质的人难,难写,“恰”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所独具的禀赋、气质。“激扬文字”,指创办《湘江评论》等刊物,文章宣传革命理论,向旧世界宣战。“粪土年万户侯”,意古今的“万户侯”、官僚贵族粪土视,极写其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。此句是毛泽东在《〈湘江评论〉创刊宣言》中所说“不怕,鬼不怕,死人不怕,官僚不怕,军阀不怕,资本不怕”的“六不怕”的高度提炼概括。毛泽东的气质、人格精神的一重侧面就是“不怕”,无畏,敢斗争,勇反抗。毛泽东此词已充分体现

(本章未完)

贺新郎·别友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