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“新浪潮”与“左岸派”的大致比较

1.从他各的分:“新浪潮”的制者是巴赞创办的《电影手册》杂志的评论员,他是些影迷,由电影俱乐部中影片、在杂志写评论文章中逐步走影坛的,“新浪潮”的主的干将:特吕弗、戈达尔、夏布洛尔、维特、卡斯特等人是此。“左岸派”的制者则是聚集在塞纳河左岸“门阶版社”一左翼团体的周围的一批文人。其中有杜拉、罗伯—格叶等;有戏剧雷乃、亨利·高尔比;有记者阿尔芒·卡蒂;有摄影师阿涅斯·瓦尔达等。真正搞电影的有克斯,马克一人。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不同的文化水平。一般讲,“左岸派”导演的文化修养比“新浪潮”导演高。

2,从间:‘‘新浪潮”运动始50年代末期,1958年诞生的日期。“左岸派”电影导演的探索比“新浪潮”导演早。雷乃在1948年就始拍摄影片了,瓦尔达1954年就始拍摄影片了。

3.在年龄着:1958年“新浪潮”的几代表人物是年轻的伙子:特吕弗路易,马勒是26岁,戈达尔夏布洛尔是28岁。“左岸派”的导演在1958年数已经是中年人了:雷乃格叶是36岁,高尔比马克是37岁,杜拉是44岁。他是二次世界战的人,有的游击队员,有的被捕、流放,死逃生。仅一条,便“左岸派”导演的经历与阅历比“新浪潮”导演丰富、复杂,他生活有着更深刻的感触理解。

4.从影片主题手法:“新浪潮”者电影有着强烈的人传记色彩,“左岸派”的电影反映的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质的主题;者电影较采“一人称”的叙手法,电影则较采“二人称”“三人称”甚至混乱采人称叙;者电影有一真实诚恳的风格。电影却有着强烈的文、戏剧色彩,艺术的假定远远超了“新浪潮”电影。

5.从拍摄点的选择;由“新浪潮”电影从不反映重的历史件,不具有社主题政治主题。因此,所选择的外景一般局限在巴黎,故活动范围总在城市中进行;同基影片主题的不同,“左岸派”导演拍摄的点极广泛,足迹遍及苏联、日本、朝鲜及欧洲各。他是些跨越国界的人,他的目标不是巴黎,是全世界。

6.从追求:“新浪潮”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,向真实深入;“左岸派”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,人的思,人的内。在他,一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丰富。他向内生活靠拢,向着一新的真实深入。

7.从制周期:“新浪潮”导演一潦草的、半即兴方式拍摄电影,因此制周期短,一年有够拍摄几部影片;“左岸派”导演却是仔细琢磨的方式拍摄电影,因此制周期比较长,常常是几年才拍摄完一部影片。

8.从影片通检查方面:“新浪潮”电影由内容简单,不涉及政治,因此一般顺利通放映(除戈达尔的《兵士》外),“左岸派”电影由背景比较复杂,所一般遇麻烦。比:雷乃马克拍摄的《雕像死》(1952年)就被禁演了长达12年久。雷乃《广岛恋》原定参加戛纳电影节正式比赛,结果中途被撤,获一评论奖。马克拍摄的《假古巴……》(1961年)遭禁演。他的另一部描写罢工的影片《希望早相见》(1967年)遭受同的命运。艺术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,赤的社现状搬银幕,触观众的情感与选择,在“左岸派”前的法国电影中尚不见。“左岸派”电影是商业电影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。从意义讲,“左岸派”导演的电影是法国五、六十年代“先锋派”。

法国电影“新浪潮”与“左岸派”目录+书签“我在水底思想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