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政书 第一节 “三通”、“九通”、“十通”

唐代杜佑的《通典》、宋代郑樵的《通志》元代马端临的《文献通考》,是三部最早的政书;三书贯通古今主旨,又“通”字书名,故被人总称“三通”。在古代,三部书是读书人的必读书,说是“士不读三通,是不通”。三部书中,《通典》《文献通考》的体例相同,《通志》虽稍有不同处,但其中有“二十略”与前面两书内容相近,所,习惯总是合称“三通”。

《通典》200卷,唐杜佑撰,是一部记述古代经济、政治制度沿革的史书。传说的唐、虞,迄唐宝末年;食货等部分间又述及唐肃宗、代宗、德宗期的情况。旧目录《通典》列政书首。

在杜佑前,刘知几(《史通》的者)的儿子刘秩博采经史百书,取《周礼》六官的法制撰写了《政典》,35卷,很受人称赏。但是杜佑认不够详备,是他扩充体例,加入了《元礼》、《乐书》,书200卷,己命名《通典》。部在《政典》基础充实内容的《通典》,是我国现存有关典章制度最早又有很价值的综合文献。

杜佑在唐玄宗至宪宗六朝代,长期官,将入相,史载他虽位及将相,但手不释卷,往往灯读书,孜孜不怠。代宗历年间(公元766—779年),杜佑任淮南节度使,已着手编写《通典》;了30年,至德宗贞元十七年(公元801年),全书方才编,见功力深。

《通典》共分:食货、选举、职官、礼、乐、兵、刑、州郡、边防等九门;每一门类又分若干子目;每门前有总序;面许方有论;表了不少精辟见解。

《通典》取材广泛:唐前主是各史的“志”系统;魏晋的文集其他资料,被充分利;唐朝的材料,则取实录、国史,及政府档案等,内容翔实。此书最重的一点是“通”,是从古今的“通”。

《通典》的门类篇目安排次序往的正史诸志不同;汉代,史通常礼、乐、文类置志首,《通典》则不载文、五行等与政治、经济有直接关系的,却特别“食货门”(经济)列一;是前史从有的。他在书序中提教化本,在足衣食,是杜佑的朴素唯物主义的法。杜佑是重视人民经济生活的官吏,且屡绾国财赋,体验社经济政治、文化的重;在社经济中,又注意农业生产在整国民经济中的主导位。因此,“食货门”中,先述田制,次谈社组织、赋税制度、户口盛衰、货币流通各杂税。在“食货门”12卷中,涉及了生产流通的整程。杜佑不仅系统记述,且表己的意见,他是颇有见的。

另一方面,身关中族的杜佑,受六朝、隋唐期重礼的社风气熏陶,因《通典》一书中,“礼典”居其半,百卷;百卷礼典中,前65卷阐述了历代有关吉、嘉、宾、军、凶五礼的情况,35卷是摘抄《唐元礼》。从唐代礼设科取士,概见礼所重。通观“礼典”,了解六朝、隋唐期的风俗社习尚。

《通典》的体例是类中,分门别类叙述历代重的制度沿革史实展,及有关的议论等,其中所记唐更详尽贵。

《通典》向被评价较高,《四库全书提》说:《通典》“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有裨失者,每类相从,凡历代沿革,悉记载,详不繁,简有,元元本本,皆有实,非徒资记注者比,考唐前掌故者,兹编其渊海矣。”评价是中肯的。

《通典》是我国的一部政书,是了解唐代宝前典章制度的重工具书。它书在《唐》《旧唐书》前,讲唐代历史是一等的史料。此外,由部书所引的史书是卷子本,不少已经散失,所它又往往史料辑佚校勘工提供了珍贵的源依据。著名者王国维就曾从中辑了杜环的《经行记》(原书久佚),使人知位曾经游历西亚、北非的旅行富传奇色彩的经历。

《通志》,200卷,南宋郑樵撰;间三皇,迄隋代(礼、乐、职官、选举、刑法、食货诸略引至唐),是综合历史史料的通史。

郑樵是历史一位识渊博的史,年轻夹漈〔jì际〕山苦读30年,一生,“读古人书,通百”。他曾说:“三十年著书,十年搜访图书”,“山林三十年,著书千卷”,所《通志》的全部编著间,至少是30年,说是费了他一生精力才著的。

郑樵主张通史,反断代。他著宏富,《通志》一书其代表。《通志》的体例与《通典》有所不同。《通典》著录的内容是政治、经济等方面的典章制度,不收人物传记。《通志》则分两部分:一部分是纪、传、谱(表)、略(志)俱全的通史;内容所叙述的历史间,却又不一致:本纪三皇五帝隋,《妃传》汉隋,列传周隋,一部分体例一本旧史,是古今打通,包括各朝已;实无少参考价值。

二部分是“二十略”,52卷,历史间是传说代唐及北宋,是郑樵一生精力所在,亦《通志》的精华。

的“略”,是纲、概略的意思。它的质与正史的“志”类似,专记典章制度的沿革,包括文化艺术的展情况。“二十略”包括:氏族、六书、七音、文、理、邑、礼、谥、器服、乐、职官、选举、刑法、食货、艺文、校雠、图谱、金石、灾祥、昆虫草木各略。其中的氏族、六书、七音、邑、昆虫草木五门类是前正史所有的。“氏族略”区分姓氏由32类;“邑略”除载帝王城(止隋)外,又有四夷,涉及今少数民族区部族与中国周围国,远至秦、食、竺;有特点及取处。又六书、七音、艺文、校雠、图谱、金石、昆虫草木各略,属研究术有关文化史方面的材料;其中“艺文略”,区分图书12类,156类,284细目,分析综合的形式是前所有的;“六书略”、“七音略”,启示研究文字的门径;“校雠略”,论整理著录图书的方法,指不仅著录有者,更应著录无者,便明其流变;“图谱略”,指图表的重,及其与书籍的相互;“金石略”,著录历代的钟鼎碑刻,说明直接史料的珍贵;“灾祥略”,驳斥五行灾异说,称欺欺人的妖妄等等。说明郑樵注意些方面,且有不少独的见解,是应予肯定的。“二十略”,内容丰富,凡例颇有见。但门类太广,一人力毕竟有限,显不够充实,“食货略”,仅有二卷,简略甚,且间古,止隋代(少量门类唐代),致使全书显有头无尾,厚古薄今,并不完备。《通志》不《通典》,与者的经历有关;杜佑长期官,又留的政治制度及措施,有实际的生活体验,所指陈利弊;郑樵毕竟是一位穷儒,原先长住夹漈山中,虽曾游览名山川,访奇搜古,又仕至枢密院编修,但他有充分条件研究典章制度,因论说前代典章制度,是凭其研究,未尽善,是有局限的。

但正《四库提》所说:此书资料丰富,且有精辟的议论,虽有缺点,但瑕不掩瑜,“究非游谈无根者及,至今资考镜,与杜佑、马端临书并称三通,亦有焉”。

《文献通考》(简称《通考》),348卷,元马端临编著,记载古宋宁宗的典章制度。

马端临认历史有继承有展变化,所著史应有“通,因仍”。马端临的《通考》就是贯彻己的历史观点,继杜佑的《通典》的一部历史巨著。

马端临的父亲马廷鸾在宋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,因奸相贾似不合,辞官。马廷鸾是博人,宋理宗曾任史馆校勘、国史院编修官实录院检讨官等史官,著甚丰。马端临的史工,在资料搜集史的见解受马廷鸾不少影响。一庭环境,马端临著《通考》提供了有利条件,《通考》不少方引“先公曰”,是绍述马廷鸾的意见。

马端临在宋朝灭亡,年23岁,约在30岁前始编写《通考》,经20年,在元宗德十一年(公元1307年)书,他54岁。元英宗至治二年(公元1322年),饶州路《通考》付印,他健在,已经是69岁了。此书序说:“引古经史谓文,参臣僚奏疏诸儒议论谓献”,故名《文献通考》。

《通考》编纂方法与《通典》相同,基本依据《通典》体例;共分24门类:田赋、钱币、户口、职役、征榷、市籴、土贡、国、选举、校、职官、郊社、宗庙、王礼、

(本章未完)

第五节 结束语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