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印章概述 第四节 印章纽式

有印章便有印纽。印纽是指印章顶部的装饰,它是印章造型化的一重组部分。随着印章艺术的不断展制印材料的变化,制印纽的工艺越越讲究,题材逐渐趋化。古代的印纽,不单是了装饰、盖印悬挂、携带的方便,是了从印纽的形式区分帝王百官。元代使石料制印,印纽则一单纯的装饰品,雕纽艺人,名辈,刻制印纽已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,在雕刻史占有重的位。

最初的印纽形式很简单,是穿孔系绶,便悬挂或携带。战国古鈢,是鼻纽、亭纽。秦汉,又现了瓦纽、台纽(有一、二、三台)、坛纽、覆斗纽、桥纽、直纽、环纽、提梁纽及龟、驼、龙、凤、虎、螭〔chi吃〕等兽类形象制的纽。

秦汉期的官印,纽制区分职位。据汉代应劭〔shao邵〕《汉官仪》记载:“诸侯王,黄金玺,橐〔tuo驼〕纽;列侯,金印,龟纽;丞相、太尉与三公前左右将军,金印,龟纽;二千石,银印,龟纽;千石,铜印,鼻纽;诸侯二品,金章,紫绶,龟纽、豹纽或貔〔pi皮〕纽;三品,银章,青绶,龟纽或熊纽、罴纽、羔纽、鹿纽;四品,银印,青绶,珪纽、兔纽;其他铜印,环纽。国有定制,不易。”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官印,印质、印纽印绶区分官阶职位。

翡翠、水晶、象牙、玛瑙等印章的纽,兽纽。在石印盛的明清两代,由青田石寿山石色适印纽雕刻,极雕刻艺人重视,印纽的制更讲究,除仿古代的玉玺、铜印的纽饰外,题材有云锦纹、十二生肖、罗汉八仙、博古螭纹(平纽)或吉祥图案等。同现了很雕刻印纽的名,清代康熙年间的杨玉璇、周彬,他的雕刻品,名震一,平生佳很,被方官吏礼品,进贡宫廷。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周彬雕刻的“螭虎纽”印章,纽刻群螭蜿蜒,四周浮雕博古锦纹,堪称周彬的代表。周彬又字尚均,杨玉璇周彬的有些品,暗藏有“玉璇”、“尚均”字的款。继杨、周二人,又有董沧门、奕、妙巷鉴、王定、蒋列卿、徐汉等,是善长刻制印纽的名艺人。同治、光绪年间,又有潘玉茂、林谦培二人,继承周、杨遗法,又体系,形了潘玉茂及其弟子玉进、玉泉代表的“西门派”林谦培的生林元珠代表的“东门派”。西门派的风格古朴浑厚,刀圆润光洁,主雕刻印纽。东门派的风格精巧玲珑,刀法峻峭流畅,题材除石章印纽外,兼人物、动物等。清代末期,有郑仁蛟、林文宝、林清卿等雕刻艺人,突破旧的章法,创了富有生命力的精品。林文宝继承古代写实的手法,创的各动物印纽,形象概括,千姿百态。

印纽的雕刻,其他玉石雕刻一,讲究“俏色”(或称巧色)。俏色就是根据原材料的色泽、质、形态、纹理,选择适的题材、造型技法,充分挥原材料固有的特色,相形度势,设法将石料中的裂纹、沙质等加巧妙掩饰,使品的内容与材料的质巧妙结合,取良的艺术效果。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清代慈禧太印玺,印纽的顶部是白色凤凰,浅红处刻祥云,印体四周刻瑞兽,端白色处刻流泉游鱼,是将浮雕与圆雕的技法相结合,因材施的典型“俏色”玺印。

印纽的雕刻限方寸间,因不宜设计复杂。从传统印纽的题材,是单兽主的动物纽。姿态有正、侧、俯、伏、坐、立、盘、卧、腾、飞等。少数的双兽(或称双欢)纽,兽戏兽,或母兽带兽,或两兽相亲相持,斗、接、扑、护,生趣盎。

雕刻业中有一句行话,叫“无绺不做花”。其实,的石章料,很不带印纽,顶部或是随形,或是方形、圆形,是了不破坏原石的材质。

第三节 印章形制目录+书签第五节 印章边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