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 第二节 青铜乐器的高度成就

战国期,虽铁器已经始广泛使,但是青铜冶铸业仍在继续向前展,不仅产量仍很,且技术水平仍在不断提高。最代表战国期青铜冶铸业水平的是1978年湖北随州战国初期曾侯乙墓土的青铜编钟。套青铜编钟共计八组64件,外加一件楚王熊璋赠送的镈(据其铭文知,楚惠王五十六年,公元前433年),共计65件,是目前已现的中国古代件数最的青铜编钟。土完分三层悬挂在高达2.67米,总长10.79米的平面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的编钟架,并且同土了撞钟的髹〔xiu休〕漆彩绘长木棒两根及敲钟的T字形的髹漆彩绘的木槌六。钟架的中、两层横梁由六身佩剑的青铜武士头双手承托。钟架最一层悬挂三组钮钟共计19件,中间一层悬挂三组甬钟共计33件,面一层悬挂两组甬钟12件加一件楚王熊璋镈。其中最的一件编钟高153.4厘米,重203.6公斤;最的一件编钟高20.4厘米,重2.4公斤。整套编钟重达2567公斤,十分惊人。经研究,套编钟是范铸法铸的,其合金分,除铜外,含锡12.49—14.46%,含铅一般2%,其他杂质很少。合金配比科合理,使钟的综合最优良,音色丰满悦耳。经金相组织检测,已采预热陶范、延范,利陶范及钟的余热进行均匀退火改善金相组织,减少残余应力,保持音频稳定,达了中国古代青铜范铸技术的高峰。每件编钟面不仅铸有精细的花纹,且有量的错金铭文。除正面钲部有“曾侯乙持”的铭文外,其余鼓部等处皆关音乐的铭文。包括标明此钟的音阶名称关乐律的铭文,其中包括楚、晋、齐、周曾国的各律名、阶名及变化音名间的应关系等。整套编钟铭文的总字数达2828字,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重的资料。经中国音乐研究所测试,每钟均两乐音,且钟的音阶铭文相符,至今音色优。整套编钟的音阶结构现在国际通的C调七声音阶同一音列,音域宽广,包括五八度,其中音域12半音齐备,已趋向十二平均律的律制,具有一定的旋宫转调力,至今演奏各曲调,在中国音乐展史具有十分重的意义。说明战国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经完全满足音响设计的求。1979年套编钟首次在北京市中国历史博物馆展,曾各国驻华使节及朋友演奏了“楚商”及“一路平安”等中外名曲,无不中国古代人民在音乐及青铜铸造工艺所取的伟就热烈鼓掌表示钦佩。

此外,曾侯乙墓土了编磬四组32枚、鼓四件、瑟12件、五弦琴及十弦琴各一件、笙四件、箎〔chi迟〕及排箫各两件等乐器,生动再现了战国期乐队阵容的庞乐舞所达的高度水平。

第一节 铁工具的普遍使用目录+书签第三节 青铜货币的大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