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中药学与方剂学 第一节 中药学

医与药不分,中药的形与展不仅与社生产实践息息相关,同与历代的医疗活动亦密切相关。我重点谈谈中药理论与古代主本草著。

《商书·说命》谓:“若药弗瞑眩,厥疾弗瘳。”是说果服药,有异常反映,那病就治不。说明很早人就认识治病必须利药物的偏。药物的各偏进行归纳,升理论,就称“四气”、“五味”。

四气五味说源《黄帝内经》。四气又称四,就是寒、热、温、凉四药。它与病证的寒、热是相应的。寒或凉的药物治疗热证,石膏、黄连、黄芩等;热或温的药物治疗寒证,附子、干姜、吴茱萸〔zhuyu朱〕等。寒凉药具有清热、泻火、解毒等;温热药具有温阳、救逆、散寒等。热与温、寒与凉仅是程度的差别。

五味就是药物的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味,淡味附甘。五味分阳,不同。《素问·至真论》说:“辛甘散阳,酸苦涌泄,咸味涌泄,淡味渗泄阳。”结合历代医的药经验,一般认味辛的药散、行,常表证或气血阻滞证。麻黄解表散寒;木香行气;川芎活血等。味甘的药补、、缓,常虚证,或拘急疼痛,人参、黄芪补气;甘草中;饴糖、甘草缓急止痛等。淡味的药渗湿利水,常水湿内停证,薏苡仁、滑石等。味酸的药收、涩,常虚汗、泄泻证,五味子敛汗;五倍子涩肠止泻等。味苦的药清泄、燥湿,常热证或湿证,黄连泻火;苍术燥湿等。味咸的药软坚,常便秘、痞块等,芒硝软坚泻;牡蛎软坚散结等。一般说每一药物不仅具一味,是味相兼,因此每药物的功是方面的,有主有次已。

金代著名的医张元素在《内经》的基础,深入阐述了药物的气味厚薄、阳,创立了药物升降沉浮说。他认药物的升、降、沉、浮与气味的厚与薄、属、属阳、入药部位不同及炮制、配伍不同均有关系。一般言,凡是味辛、甘,温、热,质轻,花、、叶入药的药物,其属阳,升浮,具有升阳、表、散寒等,苏叶、桂枝类。相的味苦、酸、咸,寒、凉,质重,子、实、根及矿物药等,则质属,沉降,行向内,具有清热、泻、渗湿、降逆、潜阳、收敛等,黄、牡蛎、芍药、磁石类。再者药物酒炒则升;姜汁炒则散;醋炒则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;盐水炒则引药行入肾等等。药物的升降浮沉是临床药的原则一,不不知。

药物的归经说是指药物的定位方面的理论。其说虽源《内经》,但并未解释具体的药物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中有近乎归经的记载。明确提归经说的仍是金代名医张元素,他在《珍珠囊》、《医启源·药备旨》书中注明了每一味药的归经。他认药归其经则力专宏,疗效显著。黄连泻火;黄芩清肺热;黄柏泻膀胱火;生石膏清胃热等。述药物均属寒,皆有清热、泻火,但机体的部位各不相同,应范围不同。临床必须注意药物的归经与病位相吻合,才挥药病除的效果。

七情合说是指药物的配伍关系方面的理论,它源秦汉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专著——《神农本草经》。所谓七情是指“相须”、“相使”、“相反”、“相杀”、“相恶”、“相畏”六药物间的配伍关系,再加“单行”,即不经配伍,单一味药,总称七情。相须是指两药功类似,同明显增强效;相使是一药主,余药辅,同提高主药效;相反即药物合产生毒;倘若一药制约另一药的毒,那前者者是相杀关系,者受制前者则是相畏关系;倘若一药使另一药减低或丧失原有的功效则相恶。临证药应选相须、相使者佳,勿相反的药物。果有毒则宜制约,相杀、相畏的配伍规律。

据《神农本草经》内容分析,即使曾有“三世”的《神农本草》存在,《神农本草》与《神农本草经》不是一部书。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炎帝神农氏,长姜水,始教耕五谷食,省杀生,尝味草木,宣药疗疾,救伤人命,百姓日不知,著《本草》四卷。”根据一古代传说,故本草书托名神农。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专著推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原书早已佚失。现在流传的版本是从世本草著中辑复的。《神农本草经》不是一一人手,约书秦汉期。虽托名“神农”所,实际总结的是至汉所积累的药物知识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共收载药物365,并创立了药物的、中、三品分类法,较系统阐述了四气五味、七情合等药物理论,是古代药物的奠基。

汉魏华佗的弟子吴普著《吴普本草》,该书《神农本草经》基础,兼收并蓄,载药441。书中引量古文献,反映汉末魏初尚见托名神农、黄帝、歧伯、雷公、桐君、扁鹊、医等所的各本草著或文献。其书的本草著影响很,约在北宋亡佚,清代有据《类证本草》、《太平御览》等书中所录的《吴普本草》的辑复本,并留存至今。

南北朝梁代陶弘景鉴《神农本草经》经传抄误已是“三品混糅,冷热舛〔喘〕错,草石不分,虫兽不辨,且所主治互有失”,因此前的药物做了总结,撰《本草经集注》。陶弘景,字通明,丹阳秣陵(今江苏句容)人。博才,奉佛、两教,隐居句曲山,号华阳陶隐居,但又关朝政,朝廷有又常向他咨询,故人称“山中宰相”。他著述颇,范围很广。在医方面本草、方治、养生等颇有贡献。《本草经集注》载药730,使《神农本草经》《名医别录》的内容存留世。《名医别录》是魏晋医,李(著《李药录》)、吴普等增补《神农本草经》的内容,又称《名医副品》,共365。《本草经集注》改进了药物分类的方法,基本是依据药物的属分玉石、草木、虫兽、果、菜、米食、有名未七类。凡《神农本草经》原文,均朱笔写;增补内容墨笔写,使《神农本草经》保留了原貌。该书在本草展史占据重的位。

唐代我国现了世界一部由国颁布的药典,比欧洲著名的《纽伦堡药典》早800年,就是《新修本草》,简称《唐本草》。《新修本草》载药850,图文并茂,分正文、图图经三部分。正文记述各药味、主治、法;图是在编辑该书经广泛征集全国各药物形态图及文字说明;图经内容是药物的形态、采集炮炙方法。唐正文部分均收录在《证类本草》等书中,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。《新修本草》问世,很快就传入朝鲜日本等国,见其在国内外影响。至清代日本仁寺现该书十三四世纪抄卷子本残卷,由是《新修本草》的略面目才重新见世。

《新修本草》,民间本草著陈藏器的《本草拾遗》与李珣的《海药本草》最有影响。李珣,字德润。梓州(今四川三台)人,祖籍波斯。李经营香药业。《海药本草》是一部海外传入药物主的本草书。二书均佚,部分内容被其他本草书所引存。

宋代朝廷曾两次组织者修订本草,即《宝本草》,载药983;《嘉祐本草》,载药1082。《嘉祐本草》编修程中,朝廷诏令全国,征集150余州郡所产的药物标本及图形,由苏颂主编,完了我国一部由政府组织绘刻的药物图谱——《本草图经》。其书实很强,遗憾的是早散佚,其主内容保存在《证类本草》及《本草纲目》中。

一期人努力编集的本草书数唐慎微的《证类本草》最有就。唐慎微,字审元,世医身,专医业,不愿官。人病不论贫富贵贱,有请必往,且治病不取报酬,求索名方秘录,读书人凡从经史子集诸书中现有关医药的记载愿笔录送给他。因此他在广泛采集的基础,终编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,简称《证类本草》。《证类本草》载药1746,“旁摭经史,至仙经书,逮百说,兼收并录”。集宋前中药,其规模与术价值超了唐、宋两代朝廷组织编修的任何一部药典。李珍曾认:“使诸本草及各药单方,垂千古不致沦者,皆其功。”见唐慎微我国医药的展做了很重的贡献。《证类本草》刊行,曾数次被朝廷修订颁行全国,《观本草》、《政本草》、《绍兴本草》等。

《本草衍义》是宋代又一部很有影响的本草著。寇宗奭〔shi是〕所编撰。寇本澧州(今湖南澧县)县吏,很重视药物研究。其书收载常药物460,药物的味、效

(本章未完)

第四节 丰富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