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苏、沪、浙海塘史 第三节 宋、元海塘的初步发展

从五代、两宋元朝,苏、沪、浙的海塘,有了初步展。

宝三年(公元910年),吴越王钱镠〔liu流〕在杭州候潮门外通江门外,“石囤木桩法”构筑海塘。方法,编竹笼,将石块装在竹笼内,码海滨,堆海塘,再在塘前塘打粗的木桩加固,在面铺石。新塘,不像土塘那经不潮水冲刷,比较坚固,防潮汐的较。但是,石囤塘的竹木容易腐朽,必须经常维修;同,散装石块缺乏整体,无力抵御潮。人摸索着加改进,是有正式石塘的兴建。

较早修建正式石塘的是杭州府知府余献卿。他北宋景祐三年(公元1036年),在杭州江岸,建了一条几十的石塘。正式石塘的建立,在塘工技术是一重的进步。余塘是壁立式石塘,向海面条石砌,整体较,远比土塘、石囤塘坚固。但因向海面壁立,直直,受涌潮冲击不分散潮力,所仍易被冲毁。

几年,即北宋庆历四年(公元1044年),转运使田瑜、杭州府知府杨偕在余塘的基础,较的改革,在杭州东面的钱塘江岸,建2000丈新石塘。它条石垒砌,高宽各四丈,迎潮面砌石逐层内收,形底宽顶窄的塘型。塘脚竹笼装石保护,防止涌潮损坏塘基。背海面衬筑土堤,加固石塘防止咸潮渗漏。说,它的结构已经相进步。

余献卿、田瑜等在杭州附近修建石塘不久,任鄞县(治所在今宁波市)县令的王安石在钱塘江南岸的部分区修建石塘。他的石塘名叫坡陀塘,碎石砌筑,向海面砌斜坡,其再覆斜立长条石。石塘虽有消减水势的,但因结构不严,经不潮冲击。

北宋期,在苏北沿海,修建了著名的“范公堤”。,唐李承修的通州—盐城旧堤已经坍毁。圣元年(公元1023年),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官,建议修复、扩建唐堤,转运副使张纶的支持。在范、张两人相继主持,工程顺利完工,人称“范公堤”。它南通州,中经东台、盐城,北至丰县,全长180。稍,北宋至年间(公元1054—1056年),海门知县沈,又将范公堤向南伸展70,人称“沈公堤”。两堤捍卫苏北农田及盐灶有重,受历代的重视。

南宋元朝,在海塘的建设方面,取了许就。南宋嘉定十五年(公元1222年),浙西提举刘垕〔hou厚〕又在创立土备塘备塘河。它是在石塘内侧不远,再挖一条河,叫备塘河;将挖的土,在河的内侧又筑一条土塘叫土备塘。备塘河土备塘的,平使农田与咸潮隔,防止土盐碱化;一旦外面的石塘被潮冲坏,备塘河消纳潮水,并使排回海中,土备塘便防潮的二防线,拦截强弩末的海潮。

在杭州湾两岸,元朝进行了规模较的石塘修建。在北岸,修一条长达150的石塘,南海盐,北松江。在南岸的余姚、虞一带,方官吏叶恒、王永等人,修建了4000丈的石塘。他在修建些石塘,在技术有许创新。一是塘基了处理,直径一尺、长八尺的木桩打入土中,使塘基更坚固,不易被潮汐淘空。二是在条石砌筑塘身,采纵横错的方法,层层垒砌,使石塘的整体结构更。三是在石塘的背海面,附筑碎石泥土各一层,加强了石塘的抗潮。石塘结构已经比较完备,是明清石塘的前身。

元朝在苏北“范公堤”、“沈公堤”了维修扩展,使两堤的长度延伸300。

第二节 古代海塘的兴起目录+书签第四节 明海塘的进一步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