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宋辽金夏元官制 第五节 元朝官制

元朝的前身是蒙古汗国,由吉思汗所建。官制比较简单,实行领主分封制。其办法是,全国牧民按区编十、百、千、万户,各设长统领。万户长、千户长是国功臣,由吉思汗任命,占有不等的封封户。封户平畜牧生产,缴纳赋税,战由领主率领,随汗征。所,领主分封制实质是一军政合一的组织。吉思汗的人财产宫廷务分属四斡耳朵。斡耳朵是宫帐的意思,由吉思汗四妻妾分别管理继承。吉思汗的亲军有10000人,称怯薛军。怯薛是“番直宿卫”的意思,就是宿卫军。他的员称怯薛歹,长官称怯薛长。怯薛除保卫汗外,负责汗的日常生活,并兼办公,处理国务。怯薛组织中汗主管文书的官员称必阇〔du〕赤。必阇赤,意“书史”,参谋国。司法官称扎鲁忽赤,汉译断官。元朝统一中国,国规模超汉、唐,蒙古汗国官制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,了行使有效的国管理,蒙古统治者历代中原王朝官制,特别是金朝官制,所借鉴,形了颇具特色的元朝官制。

元朝中央最重的机构是中书省、枢密院御史台。

元朝不采隋唐确立的三省制度,是沿金朝尚书省制度,更名中书省。中书省是由蒙古汗国侍卫官必阁赤演化,又称省,管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构。中书省名誉的长官是中书令,由皇太子兼任,称“行中书令”或“领中书令”,但并不常设,元代有四皇太子兼任此职,且“首居重器,未尝”(《秋涧集》卷八四),“名虽是,实则未闻”(《青崖集》卷四)。实际中书省的长官是右丞相左丞相,总领省,裁夺庶政。元制尚右,右丞相位高左丞相。平章政是丞相的副贰,左右丞、参知政执政官,统称宰执。又有参议中书省,掌管左、右司文牍,并参决军国重。左、右司,各设郎中、员外郎、等官。中书省统领六部。六部皆设尚书、侍郎、郎中、员外郎等。六部职掌与宋朝相仿,惟兵部不掌军政,负责邮传屯牧。至元七年(公元1270年)、至元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、至二年(公元1309年),元朝曾三次设立尚书省,与中书省分权,但间不长(三次设置合计八年),所终元世基本实行的是一省制。

需指的是,元代宰执官名运十分混乱,原因是相长间内被赏功加官,元中期恶展,从京官外官,从文职武职,甚至佞倖、僧类,往往被授予宰执头衔,有前面加“遥授”字,有则径称丞相某某、平章某某,职官、加官颇难分辨。直元朝期,加官宰执头衔才控制。

枢密院是最高统军机构。除怯薛外,“兵甲机密务,凡宫禁宿卫、边庭军翼、征讨戍守、简阅差遣、举功转官、节制调度,无不由”(《元史·百官志二》)。最高长官枢密使,不常设,实际的长官是知枢密院,设同知枢密院、枢密副使、佥枢密院、同佥枢密院、院判、参议等官。元朝枢密院与宋、金枢密院略有不同,即遇有征伐,另在兵处分置行枢密院。行枢密院简称行院,是临的,已则罢。元朝军队分宿卫(戍卫京师)镇戍(镇守全国各)两系统。宿卫军又分怯薛五卫亲军。怯薛军入元仍保留,处功勋军的位,设怯薛长,归皇帝亲统辖。怯薛待遇优厚,元朝高级军政官员身怯薛。所,官员怯薛身者最显贵。五(左、右、中、前、)卫亲军是中央常备军,各设指挥使、副指挥使等官,由枢密院管辖。镇戍军由枢密院调动,有蒙古军、探马赤军、汉军、新附军,其编制万户府、千户所、百户所、牌子四级,分别由万户、千户、百户、牌子头统率。各级军官是世袭,位高文官。

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。忽必烈曾说:“中书朕左手,枢密朕右手,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”(《草木子·杂制篇》)。设官有御史夫、御史中丞、侍御史、治书侍御史。元代御史台位高唐、宋,一改往低品位官员监察高品位官员的传统。御史台直属机构有殿中司内察院。殿中司设殿中侍御史,主管检查朝廷礼仪、考核京官。内察院设监察御史,主管刺探举报各违法,有一定独立,称子的耳目司。元朝在江南、陕西分设行御史台。御史台(内台或总台)与江南行台(南台)、陕西行台(西台)分辖二十二,腹与河南、辽阳二行省八隶内台,江浙、江西、湖广三行省十隶南台,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四行省四隶西台。每设肃政廉访司(初设称提刑按察司),置使、副使、佥、经历等员。廉访官分临所管监察,称分司,每年八月至次年四月巡,监察方官吏,复审案件。元代御史台选从总台肃政廉访司的官员(需奏皇帝批准),在历朝监察官的设置是绝无仅有的,反映了元朝监察制度的特点。

元朝是一放型的政权,重视利中外各宗教加强思统治,因此设有管理宗教务的各机构。最重的是宣政院崇福司。宣政院设院使、副使、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、参议等官,主管全国释教僧徒及吐蕃务。吐蕃著名佛教领袖八思巴曾宣政院一任总领,被尊“帝师”、“宝法王”。吐蕃有,宣政院另设分院往治。崇福司,一度改称崇福院,掌管温(基督教)务,管理本教教士十字寺(教堂)。设官有崇福使、同知、副使、司丞、经历、、照磨等官。据考证,元朝有温教寺院72所。教则由集贤院兼管。江南教由皇帝敕封的正一师掌领。元朝各宗教寺院加保护,主管祭祀典礼的太禧〔xi喜〕宗禋〔yin因〕院同负责寺院的修缮。

元朝称院的机构特别,主有两类。一类设官是院使、同知、副使等。除前面提的几外,有宣徽院,掌管皇帝酒膳及朝廷筵宴。光禄寺是宣徽院的子机构。太常礼仪院,掌管礼乐、祭享宗庙社稷、封赠谥号等。太史院,掌管文历法。太医院,掌管医药各医药机构,同制奉御医药。将院,掌管官府手工业。通政院,掌管全国驿站,分置、两院。典瑞院,掌管皇帝的印玺信物。中政院,掌管皇宫中财政、营造、供给。储政院,初名詹院,掌管辅翼皇太子。另一类设官是各名目的士。有翰林兼国史院,负责拟写诏令,纂修国史。蒙古翰林院,负责翻译文字。集贤院,负责校征集人才,同兼管教、阳、占卜等。辖国子监国子。监负责的教令,设祭酒、司业、丞等官。负责教授生徒,博士领衔管理。又有蒙古国子监蒙古国子,不隶集贤院,归蒙古翰林院管理。奎章阁士院,掌管进呈经史书籍,考校历史,纂修《经世典》。辖群玉内司,掌管图书宝玩;艺文监,主管八思巴文字翻译儒经典。

此外,有称府、称寺、称司、称监的机构。称府的有宗正府,设扎鲁忽赤若干,由诸王长,掌管治理诸王、驸马蒙古、色目人的刑名诉讼,兼管蒙、汉相关的刑狱。侍正府,设侍正府侍、同知,掌管内廷近侍。称寺的机构设卿、少卿。主管斡耳朵的机构。长庆寺、长秋寺、承徽寺、长宁寺、延徽寺等。蒙元皇帝、皇的斡耳朵各有产人户,死由亲族继承。除一类机构外,有武备寺,掌管兵器的制造供应。太仆寺,掌管马政。尚乘寺,掌管皇帝御车马。值注意的是元朝不设理寺,其职掌归入御史台。称监的机构有太府监,设太卿、太监、少监,掌管财务库藏。领内、右、左库藏。水监,设监、少监、丞,掌管河堤渠防。又在方分设河提举司,山东、河南行水监等机构。秘书监,设卿、太监、少监,掌管图书。司监,设提点、监、少监,掌管历象研究及教。又有回回司监,设官同司监,是少数民族星象者观察象的专门机构。设司的机构有司农司,设司农、卿、少卿,掌管农桑、水利及赈济。(今北京)留守司,设留守、同知、副守,掌守卫京城。

元朝方有两系统,一是行省系统,一是土司系统。

行省,即行中书省,简称省。元朝城,称河北、山东、山西“腹”,直属中书省管辖。腹外,分设岭北、辽阳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广、江西、江浙等十行省。“省”,最初是官署名,中书省。行省是中书省分的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,设官同中书省,亦有丞相、平章、右左丞、参知政、郎中、员外郎、等。制度是从金朝的,金朝叫行尚书省,是临的,不常设;元朝定型常设的机构。,行省又演化行政区的代名词。明、清候,行省官署名不复存在,但行政区的代名词则沿。行省是路、府、州、县。路分路路,满10万户路,不及10万户

(本章未完)

第四节 西夏官制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