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 第一节 三国官制

魏(公元220—265年)、蜀(公元221—263年)、吴(公元222—280年)三国中,魏国处中原,官制比较完备,调整变化较。因此,魏国主线加介绍。

东汉司徒、司空、太尉(或司马)三公,但中枢权力则转移尚书台。汉献帝前,东汉名义不设丞相或相国。丞相称谓直东汉末年才又现。首称相国的是董卓,是曹操。曹操东汉官制进行了改革,建立了丞相首的台阁制。丞相总揽军政权,皇帝实际在丞相的控制中。曹丕称帝,不允许相权,是又改相国司徒。直高贵乡公(曹髦)甘露五年(公元260年),魏国才又恢复丞相职位。不久,掌握实权的司马昭任相国,权倾朝野。东汉末年魏国相职的复,实际传递着一信息:实权在握的朝臣将谋取皇位。所谓“司马昭,路人皆知”,说的就是意思。蜀国诸葛亮丞相,位特尊,权力极,“政无巨细,咸决亮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)。亮死,不再设相。在不设相的情况,录尚书、平尚书或尚书令最高行政长官。吴国设丞相,有分置左、右二人。

魏国仍太尉、司徒、司空三公,但此三公渐无实际职务,通常是坐论,备顾问咨询。三公外,有又设司马,位高太尉。蜀国不设司空,太尉不常设,司马掌军行政。吴国三公不常设,皇帝年幼即位,太傅辅政,总理国。

三国九卿设,基本仍旧沿东汉制度,变化较的是魏国的光禄勋少府。

魏国光禄勋已不再居禁中,职权始降。文职中夫、议郎、奉车尉、驸马尉、骑尉离光禄勋。夫有左、右光禄夫,金紫光禄夫,皆加官;太中夫、中散夫、谏夫及议郎,皆属顾问质的职务。三尉是加官。驸马尉一般加功臣、外戚。凡尚公主者,必拜驸马尉。武职中郎将的名目比东汉,任务是执掌朝殿门守卫。光禄勋仍设谒者台,有谒者仆、谒者,掌管任命官员的礼节。此外,原少府属官掌管膳食的官令,掌管御纸笔墨封泥的守宫令,掌管宫中阉宦的黄门令,及掌管宫贵人、采女的掖庭令等,划归光禄勋名,从主管宫廷膳食等务的机构,不再有参预宫中议政的职。蜀国、吴国光禄勋变化较,仍东汉制度。

魏国少府的变化是尚书台、御史台等机构完全独立,及侍中位的提高。东汉,尚书台逐渐取代三公的权,但仍属少府系统。魏国公卿权重者录尚书,称平尚书、领尚书、省尚书。尚书台设尚书令,主持选官,总典纪纲。副职左、右仆。设五曹:吏部曹主管选官,左民曹主管缮修功、苑池等,客曹主管外国使臣朝贺等,五兵曹主管军队,度支曹主管财政。各曹长官是尚书。一令二仆与五曹尚书合称“八座”。列曹设二十五郎,郎官称郎中、侍郎或尚书郎。从尚书台的职不难,一机构不仅取代了原三公的权,且九卿的职权有相一部分转移尚书台诸曹,实已经展总理全国政务的机构。蜀国尚书台则与东汉制度相同。吴国尚书台分选、户、左、贼四曹。

御史台魏始正式中央监察机构。长官是御史中丞。设治书侍御史,负责律令;治书执法,负责弹劾官吏;侍御史,分曹监察。方的监察,则不定期派巡御史。蜀国、吴国设有御史中丞。但是,魏国御史台常常不正常履行职责,原因是魏国置校亦司监察,使御史台的监察职很难充分挥。校始设建安(公元196-220年)年间。曹操丞相府的机构庞,东汉朝廷许机构的权被丞相府机构所侵夺,校侵夺御史台的职权即其中一例。曹丕称帝,校司监察的制度被保留。校是官,但“察宫庙,摄众司”(《三国志·魏书·程昱传孙晓附传》),实权极,实际是皇权支配的特务机构。

侍中寺始设东汉灵帝的候,侍中、给黄门侍郎领门诸。门,即“黄门”。秦朝宫门涂黄色,故称“黄门”。世黄门则指宫门。门诸,就是指皇帝身边的各务。魏国设侍中四人,位更加尊贵,其中资历深者一人主官,称祭酒。此外,侍中加官,凡加侍中者,即在皇帝左右备顾问。司马懿辅政就曾加官侍中。侍中位相近的有散骑常侍。西汉有散骑,东汉省革,宦官中常侍。帝候著名的中常侍蔡伦曾明造纸术。不官职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走向衰败产生较影响。魏国合散骑、中常侍一官,士人充任。散骑常侍加官。此外,有黄门侍郎、给中,职责是审核尚书奏备皇帝顾问。给中有正员,有加官。蜀国、吴国致相同。不蜀国在散骑常侍外,仍设中常侍,均宦官任。

魏国新设置的机构有中书省、秘书省。曹操魏王曾设秘书令、丞,管理图书秘籍,并负责尚书奏。文帝候改秘书令中书令,又置中书监,并掌机密。中书省即其机构。尚书台负责例行公。若皇帝有秘密诏书州郡及边将,则由中书省,是尚书台权又分中书省。中书省属官有中书通郎(改中书侍郎,简称中书郎)、中书通舍人、著郎、著佐郎等。此外,又设独立的秘书省,管理艺文图书。长官秘书监。设秘书丞、秘书郎、校书等。蜀国设中书郎、秘书令。吴国设中书令、秘书郎。

宫职,魏国太有卫尉、太仆、少府三卿,沿东汉。东汉太三卿位朝官同名三卿,魏改汉制,使三卿位在九卿。长秋皇宫官。太子太傅、太子少傅、太子詹负责辅导太子及太子。蜀国设太卿、长秋、太子太傅等。吴国设太卿、长秋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少傅。孙权太子官尤其重视,黄龙元年(公元229年),置太子左辅、右弼、辅正、翼正等尉,称太子四友。又有中庶子、太子宾客、率更令。晚年将军领太子太傅,中书令领少傅。需注意的是,古代官制中的“友”字,不是朋友的意思,是指文侍从一类质的官员。

魏国武职有各名号的将军。将军最高军将领,加“督”或“督中外诸军”的称号,权力尤重。有骠骑、车骑、武卫、抚军、领军、四征、四安、四镇、四平等将军。将军府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正行参军及主簿等。低将军的有中郎将、校尉、尉、护卫等武职。军队分中军(禁军)外军(方军)。中军由领军将军或中领军、护军将军或中护军统领。又有武卫、中垒二将军及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声五校尉。外军由督诸州军统领。将军领兵征,又设监军。蜀国、吴国武职名称与魏国相仿。蜀国有督中外军、领军、监军、护军、典军、参军等称号。中领军掌禁军。吴国将军中有将军。禁军由领军将军掌管,沿江及皆设督。

三国方行政组织有州、郡(国)、县三级。魏国京师所在称司州,辖河南、河东、河内、弘农、平阳五郡。设司隶校尉。蜀国司隶负责督查京畿,不领益州(治今四川市)。吴国无司隶。一般的州,魏国有十三,蜀国有两,吴国有四,皆设刺史或州牧。州牧位高刺史。蜀国诸葛亮领益州牧,亮死,置刺史。魏国刺史持节督兼任,不督兼任称单车刺史。节,指符节,古代使者所持凭证。郡设太守、尉等官。魏国太守领兵加将军称号。其属有丞(边郡设长史)、司马、诸曹掾属。少数民族区设校尉,有戊己校尉、护羌校尉、护东羌校尉、护鲜卑校尉、护乌桓校尉、西域校尉等。蜀国边郡设尉。县仍设令、长,属官有丞、尉等。王国、公国、侯国设相,王国、公国相职太守,侯国相职县令。

三国设置爵位。魏国爵位分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县侯、乡侯、亭侯、关内侯十等。官员等级分九品。官分九品曹魏始。蜀国、吴国的爵位有王、县侯、乡侯、亭侯。

第四节 东汉官制目录+书签第二节 两晋官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