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——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六节 地图的演变

理重组部分的图,在清代有了较的展变化。除了各图量现外,最突的展变化是:历史图集的编制经纬绘图法在传统图中的现。

关历史图集的编制,在中国现很早。晋裴秀即绘制历史理图集质的《禹贡域图》18篇。清代的历史图集的编制,不仅类众,且在质量、范围、系统等方面,有很展。

早在清初,胡渭《禹贡锥指》中就附有18幅历史图,清光(公元1821—1850年),李兆洛(公元1769—1841年)主持编绘的《历代舆沿革图》、杨守敬(公元1839—1915年)所绘制的《历代舆沿革险图》《水经注图》,更是将清代,及中国古代传统历史沿革理推向一新的高峰。

《历代舆沿革险图》初刊光绪五年(公元1879年),计67篇,续刊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,凡71篇。包括《禹贡九州图》、《尔雅殷制图》、《职方周制图》、《春秋列国图》、《七国形势图》等。几经增补,1911年刊行,名《历代舆图》,其中隋代前各幅图,附有序、表或札记。该图清代《清一统舆图》底图,采经纬度制图法朱墨套印法,红色表示清代名、山川,黑色表示古代山川形势。据《观海堂理书目》统计,部型历史图集共分358卷,45图组,分装34册。该图集无论从制图方法,是从其通古贯今的系统内容,具有极高的科价值,是清代,是中国理史空前的理巨著。它一版,即广流传,影响极。

《水经注图》是杨守敬的又一部历史理力,是杨守敬配合校注《水经注》所,全图采古今照、朱墨套印法,将郦元《水经注》所述各项内容,标注在代(清)图,即所谓该图“皆循郦氏步趋,必一一证合。书考图,图复书,无不吻合,流移变动诣指掌。”(《水经注图·序》)它是中国历史理研究的又一重果。

关西方经纬度制图法在中国传统图中的现,除了独立的西方制图法测绘的《皇舆全览图》、《乾隆内府舆图》等,存在清代的量图中外,重的是在清期的许中国人绘制的传统图中,现了不少采西方制图法的痕迹,同治二年(公元1863年)湖北版的《清一统舆图》(又称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,邹世诒、晏圭斋等编绘),就是将西方的经纬度传统的计画方法混合使。清末,编制《清典舆图》,在其所规定的制图条例中,明确规定了传统画法基础,采西方制图法,:既规定使计画方法,又求省图在的情况使“圆锥投影”法。在已编的许省级图集中,体现了中西制图法混现象,《甘肃全省舆图》、《安徽舆图》、《陕西省舆图》等,不仅有经纬度,有图例方面的科化革新。尽管些图的经纬度、投影法等,极简单,不准确,但却是中国传统图法向近代科制图方面转变的一重标志。

20世纪,西方图理论在中国日渐隆盛,早在1916年林有壬就翻译表了有关测量方面的论文,系统介绍西方图测绘工的新进展(《杂志》七卷一期),此,曾世英等人即注意摄影测绘与形、投影的关系(《理报》,三卷三期,1936年)等。使30年代的中国图已努力与西方新的图理论方法保持同步。1933年海申报馆版了由丁文江、翁文灏、曾世英三人合编的《中华民国新图》与《中国分省新图》,它均采等高线及分层设色法表示形,新的投影法(前图亚尔勃斯投影,图主圆锥投影)。该图一版,即受欢迎,深受西方同行的赞誉。先增订五版,此几十年中国各式图的基本图,使中国传统的旧式图逐渐走向消亡。因此,说,30年代《申报》馆版的丁文江等合编的《中华民国新图》标志,西方制图法彻底取代了中国传统的“计画方”法制图。

第五节 清代世界地理著作——《海国图志》目录+书签第七节 自然地理认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