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——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三节 古代地理著作校勘的成就

明末清初,顾炎武、顾祖禹等代表,提倡“经世致”的术新风,极力主张做问社服务,探求科规律。但是,从不久的雍正代始,清政府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,严禁人评议政,制造了几骇人的“文字狱”,迫使者走向离现实、埋头书案的古籍整理工,终形文献校文献的整理、校注古代典籍的乾嘉“考据”风,并一直影响清末的许治工。的理研究不例外,亦现了校勘、注释、整理、补古代理著的高潮,致清代理的主就展特点。

我国古代理著很,书间较早,在长间的流传中,主靠相互传抄、翻刻,所,清代,各古代理著的版本就比较,相互间有缺漏、差异,甚至造意思的矛盾。加我国古、中古语言文字变化较,使人前人著的理解因代不同。些人的阅读造极困难。因此,由乾隆代兴盛的“考据”派,其最主的工,首先便是古代著进行文字、版本的整理、校勘意义(内容)的注释。在理方面,功最,绩最著者,主是《禹贡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水经注》及历代“正史”《理志》的校勘、注释。

关《禹贡》的校勘,主有胡渭、徐文靖、朱鹤令、丁晏等。胡渭(公元1633—1714年)搜集历代方志舆著史料,《禹贡》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考释注解,所谓“禹河”(传说禹治水的黄河游河)在历史的迁徙,及汉、唐、宋、元、明代黄河河,进行了精密的考证。著有《禹贡锥指》20卷,图47幅。晚胡渭的徐文靖在胡渭研究的基础,又旁征博引,参校其他版本著,写《禹贡笺》12卷,总汇各校注果。胡渭、徐文靖的著在校勘《禹贡》中,最重,考释详细繁。此外,在他前的朱鹤令曾写《禹贡长笺》一书,校注《禹贡》;晚胡渭、徐文靖的则有丁晏、程瑶田等关《禹贡》的研究。丁晏著有《禹贡锥指正误》,指明胡渭校注中的一些错误;程瑶田著《禹贡三江考》,主考释长江。

关《山海经》的校勘,主有毕沅的《山海经新校正》18卷;郝懿行的《山海经笺疏》18卷。毕沅主《山海经》的篇目、文字、山川等进行了考证。尤其是在山川方面,加强了理内容的考释。郝懿行较毕沅晚,他的著除文字等校释外,山川、方位等论证,与毕沅相同。

清前的24部“正史”中,16部有《理志》,清代者些“正史”《理志》进行校勘、注释的人很,著很。主有:钱坫〔diàn店〕撰、徐松集释的《新斠〔jiào叫〕注汉书理志集释》16卷;汪远孙《汉书理志校本》二卷;陈澧《汉书理志水图说》七卷;洪颐煊《汉志水疏证》四卷;徐松《汉书西域传补注》二卷;吴卓信《汉书理志补注》103卷;毕沅《晋书理志新补正》五卷;杨守敬《隋书理志考证附补遗》九卷等。在清代校注“正史”《理志》的者中,尤清末丁谦(公元1843—1919年)的校注考证最丰富著名。丁谦刊行世的“正史”理考证著就有1735卷。《汉书》,及《明史》的边疆域外理有考证。:《汉书·匈奴传》理考证二卷;《汉书·西域传》理考证一卷;《汉书·东夷传》理考证一卷;《新、旧唐书·西域传》理考证一卷;《明史·外国传、西域传》理考证二卷等。

关《水经注》的校勘注释。北魏郦元《水经注》问世,即被人广刊印、传抄、引。宋代,版本间已有了较差异。所,金代即有人始进行《水经注》的版本、文字整理校订,但直明代朱谋玮的《水经注笺》,整理不十分精慎。了清代,《水经注》的校勘研究一子了一门功最的问,几乎清代一流的者、理,十有八九校注《水经注》。清初有黄宗羲、顾炎武、阎若璩、顾祖禹、胡渭、黄仪、刘献廷;清中叶有齐召南、全祖望、戴震、赵一清、孙星衍、段玉裁;清晚期有陈澧、王先谦、杨守敬、熊贞、丁谦等。《水经注》校勘、考订、注释、图的各版本不50,其中最著名的有全祖望、赵一清、戴震、王先谦、杨守敬的整理本,即:全祖望的《全氏七校水经注》、赵一清的《水经注释》、戴震的《水经注》、王先谦的《合校水经注》、杨守敬、熊贞的《水经注疏》。

除几理著的校勘整理外,清人《穆子传》、晋代法显《佛国记》、唐代杜环《经行记》、元代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等著中的理问题,进行了校勘、注释、整理。

清代古代理著的校勘、整理、注释,主有几方面的绩:

一,订正文字,理顺版本。即通文字、版本比较校勘,恢复了各理著的原面貌,便人阅读、使。全祖望、赵一清、戴震的工,就在校理清楚了《水经注》在传抄流传程中,“经”文与“注”文间、篇目间的混乱现象,逐渐理一比较正确的《水经注》版本。

二,订正讹误,增补内容。吴卓信的《汉书理志补注》,就班固《汉书·理志》中许错讹处,旁征博引予纠正。杨守敬的《隋书理志考证附补遗》,《隋书·理志》全文的六倍,不仅纠正了《隋书·理志》中的错谬处,更重的是扩、丰富了它的内容。

三,一些沿革理问题进行了探讨。清代者在古代理著的校勘中,往往依据资料一些政区沿革、河变迁等问题,进行系统的探讨。胡渭关黄河河的历史变迁考证;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中的许考释工等。

清代者在“正史”中的《理志》进行校勘、注释的同,24部“正史”中有《理志》的八部(即《史记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)进行了研究,在汇集、分析古代相关资料的基础,它进行了《理志》的补著工。其主绩:

吴增仅撰、杨守敬补正的《三国郡县表附考证》八卷;谢毓英的《三国疆域表》二卷等,补《三国志》无理志缺;洪齮〔yi椅〕孙的《补梁疆域志》四卷,补《梁书》无理志缺;臧励龢《补陈疆域志》四卷,补《陈书》无理志缺;汪士铎《南北史补志》14卷,补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无理志缺;练恕《五代理考》一卷,补《旧五代史》郡县志及《新五代史》职方考的简略。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虽未有专门补志,但实际杨守敬的《隋书理志考证补遗》,梁、陈、北齐、北周、隋的理有补注考证。此外,洪亮吉的《十六国疆域志》(16卷),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理志的补著有一定意义。

总,由清代者的努力,基本补齐了我国古代正史中的《理志》一章,使汉至清一直贯穿,形我国古代理中独特的正史理志著体系。

第二节 地志撰著的重视与相关理论目录+书签第四节 水道著作的重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