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历史的双重改变——曹操 第六章

曹操生前就是一富有争议的人物,争议在他的早年就已始了,随着他走政治舞台,将人的方方面面淋漓尽致铺排、挥,各各的褒贬毁誉更加纷至沓。就一般情况言,一人死往往盖棺论定了,曹操却不。

最早曹操做评价的是《三国志》的者陈寿,他的叙述与评说较客观、全面,是一部我今认识曹操真实面目的信文本。此,诗人陆机、唐太宗李世民、历史司马光、文苏轼等人留了有关曹操评说的文字,有褒有贬,算持平。但总是趋势是,越代,其贬的分就褒的内容。至苏轼,曹操的肯定就已相有限,贬抑却十分厉害了:“曹操贼险狠,特鬼蜮雄者耳。”

了南宋,曹操的评价竟降至了最低点,恐怕与的政治形势有关。占据北方的金人承袭北宋,尊曹魏正统;偏安江左的南宋势与僻处益州的蜀国相似,便蜀汉正统。因此,曹操的加挞伐就在所难免了。朱熹将曹操斥“篡盗”,他的一言一行全不惯;陆游有诗曰:“邦命中兴汉,讨曹”。

明朝,张溥代表的文人曹操有褒有贬。褒的是他的文就与才艺,贬的是他的政治功业,基本承袭了南宋的“篡盗”旧说。

延至清代,王夫、朱乾等人客观的态度评价曹操,全盘否定者不乏其人,最突的代表就是乾隆皇帝,他从维护己的统治利益,不容忍曹操“挟子令诸侯”的“篡逆”行。

历史曹操的不同评价往往不同的角度与立场,正统观念与忠奸善恶标准,实际的政治需加评说,并形了一股纵贯的“蓝本”,不知不觉影响着人。

影响最深远的评说在广泛普及的文艺品说、戏剧、说唱等。民间艺人正统文人及历代统治者的评价观点依据,挥己的象,经艺术加工,更是将一段本身就具传奇色彩的三国故弄神神鬼鬼,面目全非。唐朝,三国故演变一“市人说”,“或谑张飞胡,或笑邓艾吃”;北宋,有了专讲三国故的艺人,并带了鲜明的“尊刘抑曹”倾向:“至说三国,闻刘玄德败,频蹙眉,有涕者;闻曹操败,即喜唱快”;“三分实,七分虚构”的《三国演义》一问世,曹操就完全被定型一奸诈残暴的反面人物,沦古今一奸人。通俗易懂、生动形象、曲折引人的《三国演义》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,从某角度言,正是说《三国演义》使史书《三国志》退了民间的广阔“市场”,造了人它的淡漠与遗忘。

元代戏剧勃兴,曹操逐渐由评话艺人的口头言说变了舞台那触摸的实在形象。艺人通戏剧的方式嘲笑曹操的失败,鞭挞他的残暴,揭露他的奸诈,将一有血有的复杂曹操推向极端,变了单一的、平面的奸臣形象。他除了奸诈使坏外,不再有别的思,有别的行动,简直了古往今集奸诈残暴、劣迹败行一身的最丑恶的一坏蛋。有关曹操的戏剧,《捉放曹》、《华容》、《黄鹤楼》、《逼宫》、《战宛城》等,有一颂扬他的处,是攻诘抨击,那舞台摇晃着的曹操总是挤眉弄眼,做无限丑态,令人笑生厌。即使今获功的新编京剧《曹操与杨修》,难从根本挣前人的窠臼、摆前人的影响。杨修常猜曹操思,虽曾次惹他不快,但杨修真正的死因在他与曹植从甚密,在曹丕、曹植争立太子的斗争中站错了“队”,曹操担他继续帮助曹植留患,才了杀机。说底,杨修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,不影响曹魏江山,曹操巴不己手的人才一卓尔不群,超己。《曹操与杨修》一剧却将杨修死归曹操的“忌才”,“唯才是举”装点门面,骨子却半点容不任何超己的真正人才。

戏剧流传广泛,它诞生日,就有着强的生命力与广阔的民间市场。特别在古代的农村,戏剧几乎了农民唯一的娱乐方式,直至今日,传统戏剧仍拥有一批固定的观众。戏剧几百年的程式化表演与封建德说教已使曹操那奸诈残暴的丑恶形象在广民众中根深蒂固难更移。

若拿曹操与备受推崇的三国人物诸葛亮、刘备、关羽等人相比,其实有许超乎其的杰处。论才、、识,刘备远不及曹操,是一典型的庸才;论居不良,他两人不相,刘备在曹操并未篡汉、汉献帝仍在位的情况,早就做着帝王的梦了;论德品行,即维护正统的《三国演义》言,就讥讽刘备怒摔阿斗的虚伪及彝陵战前的暴戾。,他在历史却总是扮演着正人君子的伟形象,其缘由恐怕就在他攀龙附凤,弄了一顶“皇叔”的帽子戴在头。若拿曹操与诸葛亮相比,两人是各有千秋:他是杰的政治军、军,人德品质,诸葛亮高曹操;就人功业及人民利益与经济文化展的贡献言,诸葛亮则不曹操。关羽则更是无法与曹操相比,他曾是曹操手的败将,做他的俘虏,除了人勇武及一则“坐怀不乱”的故外,就找不更的夸耀处了。

,他身的命运却截不同,双方被推了正反立的两极端。一方是正义、高尚、伟岸的化身,一方是邪恶、卑鄙、人的代表。中国传统文化认宇宙应处一谐的状态中,是了什问题,比战争、分裂、灾异等,那一定是坏人从中捣乱。在魏晋南北朝分裂期,难逃其咎的最坏人就是曹操。,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越传越坏,乃至全走形失真,了奸邪丑恶的典型。由此,曹操实在有点冤哉枉哉,就难怪近代有人他鸣冤叫屈、翻其案了。曹操其人,似乎命注定了总背沉沉的“黑锅”:呱呱坠的那一刻,就因不明不白的宦官身世,背了一辈子的赘阉遗丑“黑锅”;死满解,却又被人丑化,背了另外一些他怎象不的莫名其妙的“黑锅”。

若论曹操历史的贡献,分生前死两不同的层面。生前我已有所述,身的“功绩”就在充了封建统治者招即、挥即的“具”,着警戒世风、匡正义的。在一礼代法、德治国的社,统治者需一白脸曹操的现,老百姓认接受了他,似乎与我民族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土壤有关。

封建帝王从维护己的利益与统治,贬斥“挟子令诸侯”的曹操;依附朝廷的正统文人不是一批御的“帮腔”与“帮闲”,他唯有顺着主子的意图引经据典加抨击;民间艺人就正统文人的思主题,创一批不同体裁的贬曹品。“文载”是中国的历传统,文艺古是政治的工具与附庸,从就有真正独立。因此,中国古代从未现本体化的文艺术,更有严格意义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真正知识分子。

曹操曾他那文治武功的人奋斗改变历史,的历史此做了“有力”的回应——改变他的形象与位。果我换一认识的角度曹操主体言,算是他生前改变历史的一延续,他“我不狱谁狱”的无畏气概,任人斥责唾骂充奸邪恶毒的化身,通歪曲己、丑化己、“牺牲己”的独特方式,潜在曲折继续改变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土壤。

随意褒贬历史人物,将他视工具我所的传统一脉相承延续至今。“文革”期历史人物政治的“传声筒”,给他插人、坏人的标签,人无限歌颂,坏人则“打倒在,再踏一脚”;今商业价值标准漫无边际“戏说”历史人物,弄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,让人莫辨真伪。文艺品固离不象与虚构,但总真实依据,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进行艺术创与艺术加工,握一定的尺度与原则、正确处理真实与虚构关系尤重。

其实,德观念衡量、评价某一人物,并将他推向某一极端,从面具化、脸谱化、具化,已国人的一独特的理思维模式,它与封建集权统治单一的政治制度、经济体系、思维模式“相辅相”、密不分。

有客观冷静、全面公正评价曹操,才其真实的本面目。是我认识历史面向未所应采取的一科理的姿态,从某程度言,它标志着整民族的文明与熟。

第五章目录+书签第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