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卷 四海 第173章 合浦珠还

支渠四通,在水网倍加密集,枝津故渎遍的三南,有了更深层的含义。先秦一条神笔的灵渠,连通珠江与长江二水系,贯通南中、荆南、岭南三域。

刘备做的,便是精工细,爬梳剔抉(pá shū tī jué)。仿蓟国水路,将遍及夷区的河川溪流,连三级水网。够行万石、千石、百石机关船。此,皆由水衡尉全权负责。

江南一带,水网密布,世有“水乡泽国”称。水运,乃最经济高效的通形式。河亦是水乡泽国最主的通通。先秦两汉,续力凿穿江南渠。人员、辎重,经漕渠输送。半功倍。

蓟国在北,沿近海航线,入番禺,合浦,乃至徐闻、比景。再逆入内河航,便舟行三南夷区。实无需逆入长江,再顺次南。蓟国海市船队,则反其行。先入江淮。再分行南北。一路沿湘水、沅水南,再西行合浦、番禺,乘风海,北蓟国。形商回环。

需挖漕渠,连通南合浦水与北圭水。比打通任督二脉,真气从此循环不息。合浦港的重,毋庸置疑。此良港,洛阳朝堂必不舍割给蓟王。蓟国良工实勘探,圈定距合浦港百八十外的醴水(钦江)入海口(茅尾海),筑造新港。凿渠连通醴水与南廉水(廉江),通合浦港,入合浦水路。又有“醴水在苍梧,环九疑山。”故,此水乃“南醴水”。

是刘备取名“南醴港”。

南醴水,河蜿蜒,水“六万山(十万山)”。经由船“记水车”丈量,长约四百三十。游谷土肥,林中生瓜果。南醴水沿岸越人,滨水搭建长屋,船泊廊。屋脊晾满干果,侧院晒满鱼鲜。日常所陶器,称“连罐”。有二连罐,三连罐,四连罐分,是典型的越人盛器。罐中分门别类,盛满干果鲜果。常有童子数人,聚在廊,吃着罐中味。连罐,便是世果盒。“尉佗(南越王赵佗)献高祖鲛鱼,荔枝,高祖报蒲桃锦四匹。”至“南单朝,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。”换言,岭南特产,已广贩京畿。试,若无水陆通畅,岭南夏季果蔬,何转运数千,抵达洛阳,仍新鲜食。

窥一斑知全豹。汉水路便捷,远超象。中原满是南方水果,至“民间厌桔柚”。吃厌了。除此外,“犀角、象齿、翡翠、珠玑”等,岭南珍品,亦世人瞩目。“珠玑象齿桂林”,“一揖中万钟粟”。合浦,正是珍珠产。岭南风物不断北:“杂香细葛,辄千数,明珠,贝,流离,翡翠,玳瑁,犀象珍,奇物异果,蕉邪龙眼属,无岁不至。”

中原物产,亦顺岭南。

南汉人,将铁器、陶器、耕牛、子、技艺等,吃穿度,衣食住行,播撒岭南。极促使了的进步。合风盛行。遍吹江两岸。

此夷帅,乃旁支。古南越国。部民皆采“合浦珠”业。“合浦民善游,采珠儿年十余岁,使教人水。官禁民采珠,巧盗者蹲水底刮蚌,珠,吞。”

“(合浦)郡不产谷实,海珠宝,与阯比境,常通商贩,贸籴粮食。先宰守并贪秽,诡人采求,不知纪极,珠遂渐徙阯郡界。是行旅不至,人物无资,贫者饿死。(孟)尝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珠复,百姓皆反其业,商货流通,称神明。”

意思是说,合浦沿海,盛产珍珠,却不产粮食。百姓,皆采珠生,此向趾换粮。因采珠收益极高,官吏便乘机贪赃枉法,盘剥珠民。不顾珠蚌生长规律,一味逼迫珠民度捕捞。乃至珠蚌逐渐迁移趾郡海,合浦捕捞的,越稀少,“珠逃趾”。珠民收入减,许人因无钱购粮,饿死半。顺帝拜孟尝合浦太守。孟尝任,革除先前苛政。不一年,珠蚌繁衍,“合浦珠”。

人便已懂,封山育林,禁海养珠。“竭泽渔,岂不获?明年无鱼;焚薮田,岂不获?明年无兽。”故“先王法,不涸泽渔,不焚林猎”。

切莫,“竭泽渔”。切莫,“焚林田”。

百夷使者北蓟国,三南人尽皆知。闻蓟国在此造港通渠。日薪二百钱。夷帅喜望。

“凡采珠,常三月,五牲祈祷。若祠祭有失,则风搅海水,或有鱼在蚌左右。”饶是此,亦常遭遇生命危,“不幸遇恶鱼(鲨鱼),一缕血浮水面,舟人恸哭,知其已葬鱼腹。亦有望恶鱼急浮,至伤股断臂者”。故唐宋,合浦人又将珠池唤做“望断池”。

三月采珠毕。闻日赚二百钱,沿岸百姓,纷纷渡舟。

水衡尉,尚在穿渠修闸。连通水路。船匠人见夷人越聚越,一边言宽慰,一边遣快船返回通报。

周晖不敢托。急忙弃舟登岸,翻桂门关,急入合浦港。

正巧与曲红津回船相见。

舱内一排须斑白,年半百人。正是二十年前,青史留名治水臣。

“故荆州从曲红龚台,字少谦。”

“故荆州从曲红郭苍,字伯。”

“故南部督邮曲红龚雒,字玄。”

“故吏曲红邓音,字孝直。”

“故吏曲红朱骘,字义德。”

“故吏曲红张源,字子才。”

“故吏曲红龚连,字叔通。”

“故吏曲红黄部,字世尼。”

“故吏曲红周盖,字伯喾。”

“故吏曲红黄晏,字子齐。”

“故吏曲红马珪,字元序。”

“故吏曲红潭承,字宁升。”

“故吏曲红刘鹄,字季产。”

“故吏曲红黄祺,字叔仁。”

“故吏曲红周习,字仲鸾。”

“故吏曲红刘越,字子省。”

“工师南阳宛王迁,字子疆。”另有一鹤老者,阔步前,领众人齐声拜:“拜见尉。”

第172章 备思前后目录+书签第174章 恰如其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