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

「假若我再一次學」,少年來我曾反覆思考過這個問題。我曾一度兩個截相反的答案:一個是最不再學,「知識越越反動」,我實在有餘悸。一個是仍,且偏偏還學現在學的這一套。後一個法最終佔了風,一直現在。

我為什麼還學又偏偏學現在這一套呢?沒有什麼堂皇的理由。我不過覺,我走過的這一條路,對己,對人,還有點處已。我搞的這一套東西,對普通人來說,簡直像書,似乎無利於國計民生。世界所有的科技先進國,有梵文、巴利文及佛教經典的研究,且取了輝煌的績。這一套冷僻的東西與先進的科學技術間,真似乎有某種聯繫。其中消息耐人尋味。

我們不是提了弘揚祖國優秀文化,發揚愛國主義嗎?這一套書確實同這兩句口號掛鉤,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。日本梵文研究的泰斗中村元博士在給我的散文集日譯本《中國知識人の精神史》寫的序中說,中國的南亞研究原來是相當落後的。是近幾年來,突現了一批中年專,寫了一些水平較高的品,讓日本學者有「攻其不備」感。這是幾句非常有意思的話。實際,中國梵學學者同日本同行們的關係是十分友的。我們一沒有「攻」,二沒有爭,有坐在冷板凳辛苦耕耘。有了一點績,日本學者在眼裡,在裡,覺過對中國南亞研究的評價過時了。我覺,這裡面既包含著「弘揚」,包含著「發揚」。怎麼說,我們這一套無補於國計民生呢?

話說遠了,還是回來談我們的本題。

我的學生活是比較長的:在中國念了四年,在德國哥廷根學又念了五年,才獲學位。我在面所說的「這一套」就是在國外學的。我在國內時,對「這一套」就有興趣。但苦無機會。了哥廷根學,終於找了機會,我簡直魚水,現在已經堅持學習了將近六十年。果馬克思不急於召喚我,我還堅持學的。

果讓我談一談在學期間我收穫最的是什麼,那是並不困難的。在德國學習期間有兩件情是我畢生難忘的,這兩件與我的博士論文有關聯。

我有必在這裡先談一談德國的與博士論文有關的制度。當我在德國學習的時候,德國並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。你有錢,你無限期學習。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沒有的,這就是「永恆的學生」。德國學沒有空洞的「畢業」這個概念。有博士論文寫,口試通過,拿博士學位,這才算是畢了業。

寫博士論文有一個形式簡單實則極嚴格的過程,一切決定於教授。在德國學裡,學術問題是教授說了算。德國學沒有入學考試,高中畢業,就進入任何學。德國學生往往是先入幾個學,過了一段時間後,己認為某個學、某個教授,對己最適合,於是才安定來,在一個學,從某一位教授學習。先聽教授的課,後參加他的研討班。最後教授認為你「孺子教」才會給你一個博士論文題目。再經過幾年的努力,收集資料,寫論文提綱,經過教授過目。論文寫的年限沒有規定,至少三四年,長則漫無限制。拿題目十年八年寫不論文,不是稀見的。所有這一切決定於教授,院長、校長無權過問。寫論文,他們強調一個「新」字,沒有新見解,就不必寫文章。見解不論,唯新是圖。論文題目不怕,就怕不新。我個人覺,這是非常重的一點。有這樣,學術才「日日新」,才有進步。否則滿篇陳言,東抄西抄,餖飣拼湊,儘是冷飯。雖洋洋數十甚至數百萬言,除了浪費紙張、浪費讀者的精力外,還有什麼效益呢?

我拿博士論文題目的過程,基本是這樣。我拿了一個有關佛教混合梵語的題目。了三年的時間,搜集資料,寫卡片,又處搜尋有關圖書,翻閱書籍雜誌,約了總有一百種書刊。後整理資料,使條理化、系統化,寫提綱,最後寫文章。

我個人裡琢磨:怎樣才向教授露一手兒呢?我覺那幾千張卡片雖抄寫像蜜蜂採蜜,極為辛苦;卻是乾巴巴的,沒有什麼文采,或者無法表現文采。於是我在論文一開始就寫一篇「導言」,這既炫學,又表現文采,真是一舉兩的絕妙主意。我照此辦理,費了很長的時間,寫一篇相當長的「導言」。我我感覺良,裡滋滋的,認為教授一定會為欣賞,說不定還會誇幾句哩。我先「導言」送給教授,回做著妙的夢。我等呀,等呀,終於等教授見我,我懷著走領獎台的情,見了教授。結果卻使我吃一驚。教授在我的「導言」前畫了一個前括號,在最後畫了一個後括號,笑著對我說:「這篇導言統統不!你這裡面全是華不實的空話,一點新東西沒有!別人攻擊你,處是暴露點,一點防禦沒有!」對我來說,這真晴霹靂,打我一時說不話來。但是,經過己的反思,我深深感覺,教授這一棍打,我畢生受不盡。

二件情是,論文完後,口試接著通過,學位拿了手。論文需從頭尾認真核對,不但核對從卡片抄入論文的篇、章、字、句,且核對所有引過的書籍、報刊雜誌。知,在三年內,我從學圖書館,甚至從柏林的普魯士圖書館,借過量的書籍報刊,耗費了量的時間。當時就感十分煩膩。現在再在短期內,這樣的書籍重新借一遍,裡膩味就膩味。老師的教導不不遵行,有硬著頭皮,耐住子,一本一本借,一本一本查。論文中引的量處重新核對一遍,不讓它發生任何一點錯誤。

後來我發現,德國學者寫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,在讀校樣的時候,是這種辦法來一一仔細核對。一個研究室裡的人,往往參加校樣的工。每人一份校樣,協議分工。他們是集體的力量,來保證不錯誤。這個法子來極笨,除此外,還有「聰明的」辦法嗎?德國書中的錯誤少,是舉世聞名的。有的極為複雜的書竟一個錯誤沒有,連標點符號包括在裡面。讀過校樣的人知,做這一步,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。德國人為什麼做呢?他們並非是超人的才,他們比別人高一頭的訣竅就在於他們的「笨」。我改幾句中國古書的話:「德國人其智及,其笨(愚)不及。」

反觀我們中國的學術界,情況則頗有不同。在這裡有幾種情況。中國學者博聞強記,世所艷稱,背誦的本領更令人吃驚。過有人背誦四書五經,據說還倒背。寫文章時,不著查書,順手寫,即文章。但是記憶力會時不時點問題的,中國近代一些學者的著,若加細緻核對,往往有引書錯的情況。這是乘的錯。等,者往往圖省,抄別人的文章時,不核對,於是寫的文章經不核對。這是責任不強,學術良不夠的表現。還有更壞的就是胡抄一氣。書籍文章夠印,哪管它什麼讀者!名利手,一切不顧。我國的書評工又遠遠跟不,即使發現了問題,往往「為賢者諱」怕罪人,一聲不吭。在我們當前的學術界,這種情況說是稀少嗎?我希望我們的學術界痛改這種極端惡劣的風。

我了九年學,在德國學習時,我己認為收穫最的就是兩點。許有人會認為這卑無甚高論。我不爭辯。我現在年屆耄耋,果年輕的學人不棄老朽,問我有什麼話對他們講,我就講這兩點。

一九九一年五月五日寫於北京學

人間自有真情在目录+书签我為要寫牛棚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