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篇 雄瞻浩博——清代文学 闲情偶寄——李渔

即使三万六千日,尽是追欢取乐,亦非无限光,终有报罢日……

——《闲情偶寄·颐养部·行乐一》

幻设一,即有一偶同;乔设一名,即有一名巧合。

——《闲情偶寄·戏曲部·审虚实》

不知有少人林兆华导演的话剧《风月无边》,部优秀的现代话剧就是讲述明清际的戏曲师——李渔的生平故。

李渔(公元1610年—1680年),号笠翁,浙江兰溪人,别号湖笠翁。他的前半生,正遇明清易代,战乱频仍。原境优裕,亭台楼阁,因屡遭烽火,荡无存。年轻期的享乐生活,昨日幻梦:“尊前有酒年方,眉无愁昼始长,最喜此堂人照旧,簪花老鬓未霜。”其乐知。生活养他豪放舒展的格。但生活的巨变,使他备尝忧患穷愁。了生活,必须改变“优则仕”的路,在南京别业芥子园,“芥子园”书铺卖书,卖诗文。组织庭戏班,几十口人流动演戏,走了半中国,李渔班主,编导,流动达官贵人中,觅钱口。使他在一定范围内跳了文人的圈子,戏剧了谋生的手段,专一意搞编导。生活的不幸却就了他,让他戏剧理论了杰的贡献。他己的话说:“文,贵在专一,专则生巧,散乃入愚。”一切生路全绝,便专在戏剧了,全部精力集中此。“专”是李渔功的一重因素,晚年64岁(公元1678年),全定居杭州西子湖畔,5年贫困死。

康熙十一年(公元1672年),他编辑了杂著集子《一言》,死50年(公元1730年),雍正八年,有人编其诗文、杂著全集名《笠翁一言全集》,其中包括《闲情偶寄》。《偶寄》又包括词曲、演习、居室、器物、饮馔、植、颐养等部分。他著有《窥词管见》,是论词的,22则,见解精彩。写传奇18或曰16或15,流行的是《笠翁十曲》。其中有《蜃中楼》、《比目鱼》较;其中的《风筝误》即京剧《凤巢》的底本。写平话说《十二楼》、《无声戏》,另名《连城璧》或曰《蒲团》。《闲情偶寄》内容博杂,其中的“词曲部”是中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中的程碑。《词曲部》分“结构”、“词采”、“音律”、“宾白”、“科诨”、“格局”六章,最精采的是前面两章。《闲情偶寄》提供了中国古代较早较有系统的戏剧理论格局,标志着中国古代戏剧特的新的、甚至是归结的认识。

在位一身并兼剧、演员、导演、戏班主人的全戏剧活动的目中,戏剧是一非常完整的整体。李渔的戏剧理论首先强调“间有一文字,即有一文字法脉准绳”,“填词设,专登场”,所谈戏曲,首先从舞台演的特点考虑。他“结构”(指全剧的构思布局,与现在所指情节关系的“结构”意思有所不同)放在首位,从前的文人评论案头戏文,首重音律(歌唱的)或首重辞采(文字的)就有明显的不同。在戏剧构造方面,李渔提的重原则有:首先,“立主脑”,即突主人物中件,并此体现“者立言本意”;其次,“窠臼”,即题材内容应摆陈套,追求新奇,重视创意;再次,“密针线”,即紧密情节结构,前照应,使全剧浑一体;再者,“减头绪”,即删削“旁见侧情”,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。些论点,切合戏剧艺术的特,且简明实。

在戏剧语言方面,李渔反书面文的标准衡量,认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考虑,所剧应“既口代优人,复耳听者”,使顺口动听。具体的求有“贵显浅”、“重机趣”、“戒浮泛”、“忌填塞”等,体是既明言直说,不故姿态,炫耀博雅,又生动有趣,见机锋灵,并切合剧中人物各各不同的理口吻。他前剧普遍存在的弊病所提的批评,是很切中害的。包括《牡丹亭·惊梦》中一些著名的曲辞,确实李渔所说,虽是“妙语”,却经营太,分偏向书面文。另外,戏剧中的宾白一向不所重视,李渔从演的效果考虑,提宾白“与曲文等视”,使互相映,是中肯的意见。

李渔的戏剧虽有情趣较低俗、缺乏理光彩的缺陷,却善描绘常人的生活望,在离奇的情节中表现真实的生活气氛,剧本的写,更富才情机智。前此评价低,是包含偏见的。由些剧有良演效果,流传甚广,并在各方戏曲中被改编演。日本青木正儿《中国近世戏曲史》中说:“《十曲》书,遍行坊间,即流入日本者亦,德川代人,苟言及中国戏曲,无有不立举湖笠翁者。”在西方,较早就有翻译介绍,见其影响广泛。

在《笠翁十曲》中,《比目鱼》写最感人。剧中写贫寒书生谭楚玉因爱一戏班中的女旦刘藐姑,遂入班戏,二人暗中通情。藐姑被贪财的母亲逼嫁钱万贯,誓死不从,借演《荆钗记》机,撰新词剧中人物钱玉莲的口吻谴责母亲贪恋豪富,并痛骂在场观戏的钱万贯,从戏台投入江水,谭亦随投江。二人死化一比目鱼,被人网,又转人形,结夫妇。一生死不渝的儿女痴情,表现淋漓尽致。戏中套戏的情节,十分新奇。另外,据元人杂剧《柳毅传书》、《张生煮海》改编、合二龙女的《蜃中楼》,写男女痴情,较符合一般欣赏习惯。

随感之始作俑者——袁宏道目录+书签兴亡梦,儿女情——孔尚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