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經風雨陰晴 文成鼎鼐滋味  黃萬華

王鼎鈞一九二五年生於山東蘭陵,幼受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,一九四九年後台灣,一九七九年應聘至國西東學任教,後定居紐約至今。迄今已書近四十種,在散文、評論、劇本、說等領域有過建樹,但尤散文見長。

王鼎鈞的散文寫有過相當長的累積。從廿世紀七○年代,其散文被歸入許山為開山人的博學沉潛「寓言派」散文,被視為「人生說理」的代表。八○年代移居海外後,王鼎鈞不斷將文體實驗語言修辭推入新境,被視為「鄉土派」散文的代表。進入九○年代後,人們在他的散文中發現了入於魔幻現實空間的廣闊世界,發現了將民族審理推向陽剛極致的藝術境。從九○年代末,王鼎鈞的「宗教散文」更是給他的「散文江山」籠一層悟境。

王鼎鈞的散文歸入感時憂世的文學傳統,但又充滿現代生命體驗的孕育感。他激勵青年人有「在山泉水清,山泉水濁」的人生,字句間映照著者全身投入的體悟。他「寫全人類的問題」的襟來關注人生,文中躍動著切實有力的辯證思維。經歷了戰亂與憂患的王鼎鈞對於社會歷史、人生與人有著深刻的省察與體悟,這使他的散文常呈常話風,流露一個散文的親民態,滲透著對世態民的真切體悟。

為人謙的王鼎鈞「蘭有劍氣,不傷人」的獨異氣,形了其獨特的「鄉愁學」,這許是王鼎鈞海外創對中國文學的重貢獻。他的「鄉愁學」孕於「經歷七個國、五種文化、三種制度」的人生經歷,雜於一代中國人跨越幾個時代的幾度漂泊中。鄉愁在其筆有著種種複雜的變奏,並將其融入人類的生命原型中:由於原鄉的失落尋找,人類在其生存中始終是漂泊不定的。

王鼎鈞言:「我長期入於散文、說,戲劇間兼收並蓄的表現技巧漸應手。重的是,我覺生命的酸甜苦辣已調鼎鼐滋味,明鏡、無沾無礙的境界望即。」正是這種靈的「無沾無礙」表現技巧的「應手」,配全身投入寫,「文字當宗教」,使王鼎鈞在溝通人生、藝術、宗教三者中呈現澄澈、寧靜,他的散文迴蕩於間的中國智慧精神。

學者樓肇明先生有過一番議論:「人們熟悉為散文革新的余光中的名字,另一位許藝術就更、意境更為深沉博的旅華文散文王鼎鈞,則是為內讀者所知不相當陌生的了。」同時他認為,余、王二氏「共同為完對現代散文傳統的革新,奠定了堅實穩固的基石。」

文路無盡誓願行——力求突破的作家王鼎鈞先生 李宜涯目录+书签王鼎鈞小傳 袁慕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