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曾變易的本質/林文月

為了再版一本舊文集的需,我翻找老相簿,無意間在相連的兩頁貼著幾張與學生們合影的照片。

約莫是三十年前的照片吧?六、七位男女學生,我為中,擠一排微笑留影。他們是我教研究所課一年選修課程的學生,我分明記。點是我故宅的客廳,就擠在長沙發裏,我分明記。但是,因何全班同學齊了呢?已不甚記憶。概是學期末的導生聚會吧。

那時候,學裏已實施導生制度。校方學生平均分配給授課的教授為導生;研究所的學生人數較少,所往往全班歸屬一位教授。導師導生每學期至少聚會一次,增進課堂外的了解,那概就是導生制度施行的目的。不過,凡制度化後,便易流於形式。數學生於修完課程後,便不見蹤影,失聯繫;有極少數的人會在規定的聚會外,個別來訪,甚至保持更長久的師生情誼。照片中有一、兩位此,何寄澎便是其中一位。

幀照片中擠坐最左邊的一個男生便是何寄澎。他來與三十年後的今日無甚變化,或許是當年他較其他學生年紀稍的關係。寄澎讀博士班的時候,已婚,並且曾經任職於文化業,所較同屆的男女同學顯老持重,甚至慮與憂鬱。

我故宅的書房,稍嫌逼仄幽暗。除了我的書櫥桌椅外,桌旁容一隻沙發椅,且常年需日夜點燈,燈光使人思緒易於集中。我進入書房,總是埋坐於桌前的椅中閱讀或書寫,偶爾換坐在沙發椅中舒解精神疲憊;偶爾那椅子裏坐著的是我的人,他們在書房中總是找我;偶爾那椅子裏會坐著我的學生,他們個別來訪時,我不安排令他們端坐客廳,喜歡他們坐在我書房的那個角落。在吊燈,有些舊損的沙發椅中,概會令人感覺放鬆,言語的吧。

便是次在那燈光、那坐椅中,寄澎我談話,讓我知他學業的進展與困躓、他生活的意興與憂戚。他說話的時候,仍有一些課堂討論發言的味,輕聲緩慢,甚少激昂慷慨直陳。往往是感的、慮的,但常常是語帶保留的含蓄。聲調語氣雖與課堂給我的印象類似,但是所講的內容則不相同。坐在書房一隅那張舊損的椅中,或許真會令人感覺放鬆在,許的話題便湧現。我似乎更認識了我的學生,那些是在討論學問,批閱報告時所無法發現的個別特質。

其實,那張椅中,坐過許其他前前後後不同時期的同學,述說過許許個別的年輕的或困惑。我未必夠為他們一一解惑,但確曾誠聆聽過。我,許學生們是需課室外一個安靜的角落、一張舒適的椅子,讓他們盡興傾談罷了。他們個別的問題,說不定傾談後便釋,面對、甚至迎向明日。

許年過,學生們先後畢業,迎向明日。在急速變化的臺北市,我那一幢故宅已經在新的市計劃中消失,化為南區捷運某站的一隅了。但是,我知有些記憶並未消失,譬我的學生們同我談過的一些話。是當時青春的他們,今已步入更為熟的中年。

今的寄澎,甚至稱已有「衰老的癥候提前來」。教課授業擔負行政工餘,又往往見他發表的文章。在文章裏,我他的生活、感思關懷。

住臨近學校的宿舍區,近來寄澎捨轎車改騎腳踏車,倒是因應日益擁擠的市通狀況的方法,路徑任意穿逡,寓目瀏覽花木草樹。從研究室,從研究室回,學人的生活似單調寂寞,但他說:

停妥車子,拿沉甸甸的背包,踏入研究室時,又有「鐵肩擔教育,笑眼青年」慨——那顯已不僅是一己的由、任意與逍遙了;其中包含了人生在世應有的信任與責任。

他窗讀詩,感動於古今人物的修養內涵。於閱讀鄭因百老師《清晝堂詩集》後,滿懷追思寫:

鄭先生展現了一種深受傳統文化浸染薰陶學者的氣質與風度。相較於晚近來那些處處見的,與時變易、務新奇、根基不實、晦澀艱難的論著,鄭先生具體見證了一種日趨消失的學術典型。

不過,憑窗暫眺,總有些「葉欖仁的枝葉隨著寸寸西移的日影、隨著偶揚的金風」。友人種植的「兩株羊蹄甲」,於貧瘠的土,開豔紫的花,無甚枝葉姿態,「有一種麤服亂頭的風致」,遂又悟生命歸屬的理。

「晨喝粥」,「早餐後,背書包,騎車門」經過許許熟悉的「舖」,滿足於平凡的生活。寄澎記錄了己眾市井民的尋常生活,他所嚮往的是「簡單的愉快」,毋寧是不容易再追回的那種「簡單純粹的年代」。這樣的篇章裏,我的是,往日我所認識的青年,有一些浪漫、有一些易感,還有一些愁悵與無奈。

,在不同的篇章裏,引我對寄澎的另一些印象。為一個知識份子,他對個人的生活,嚮往簡單純粹,但於社會風尚及教育制度,有主張堅持。「靜夜讀詩」,不盡是情興的陶醉,「善悟易感,不曾因老遲鈍」,典範在夙夕,每每提醒對於「原則」與「責任」的思考,乃遂握筆「書憤」:

我你沉默的「憤」寫,留一個見證。你相信,窗外終將有人,枯黃的草終將恢復它的青翠……

於是你知你已身陷於一個黑暗無邊的世界,不免哀傷委頓。但我告訴你,在這樣的世界裡,透過莊嚴的沉默,守護我的貞定、清醒——果那算是放逐,則是一種抗議的姿采。

儘管於時現實有所批評、甚至憤慨,寄澎書憤的語氣,仍是三十年前在我書房燈一貫的約制、含蓄有所保留,正亦應證了他己再三強調的「人格的教育」,「讀書的教育」。這樣的書寫方式,在今日急速變化的社會價值觀中,或有一些不合時尚,但「關懷負責、誠懇謙虛、明辨是非」原是知識份子的守則。透過文字,我了何寄澎從青年時期沒有變易的本質。

二○○八年五月四日

返回目录目录+书签時光長廊裡的等待者——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