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特立獨行者

當巴菲特從投資的時候,他觀察一公司的全貌,數的投資人觀察其股價已。

蕭伯納(George Bernard Shaw)寫過這麼一段話:「世故者改變己來適應這個世界,特立獨行者卻堅持嘗試改變世界來適應己。因此,所有的進步是仰賴後者來促。」我們是否應該將華倫.巴菲特歸納為「特立獨行的人」呢?這麼說,那麼就是假定他的投資方法在金融界象徵著一種進步,這是我隨便做的一種假設。因為當我們「世故」者近來的就時,最的狀況頂是認為世不公;嚴重時,恐怕是一場災難。

一九八○年代在人們的記憶中,被認為是震撼財務管理界的十年。電腦程式易(編註:利電腦程式掌握不同市場的行情,對股票、期貨、選擇權等進行買賣)、舉債收購、垃圾債券、衍生金融商品指數期貨,人們所預料震驚了許投資人。在基金經理人間的那些界限已經變模糊;基礎證券研究在彈指間已經被電腦所取代;黑箱業(black boxes)已經取代了經營訪問調查;動化已經代替了直覺。今,一般投資人已經變不再容易被蠱惑,並且與金融市場疏遠了。隨著數的基金經理人無法再為他們委託人的投資組合增加資產價值,我們很容易了解消極的指數投資,為何此受歡迎。

在往後的數十年中,投資人將浮游於許不同的投資方法間。資本化(small capitalization)、資本化(large capitalization)、長法、價值法、動態法(momentum)、主題法(thematic)、產業循環法(sector rotation)曾證明它們在投資是有益的。但有的時候,這些方法不管,使他們的追隨者無法突破瓶頸。巴菲特則是個例外,他尚未經歷過投資策略無效的時期。他的投資績效被廣泛證明是持續的領先者。當投資人投機客分於尋找更的投資策略時,巴菲特已經悄悄聚集了一筆數十億元的財富。始至終,他將投資視為一種企業經營活動,一般常識為他的投資哲學。

他是何做的?

當我們知巴菲特功的實他的簡單投資方法時,較為適當的問題設定方式,並不在於他的投資方法是什麼,是其他的投資人為什麼不曾應他的方法?答案在於投資人對投資存有何種認知。

觀察企業全貌

當巴菲特從投資的時候,他觀察一公司的全貌,數的投資人觀察其股價已。他們花費了太的時間精力來觀察、預測盼望價格改變,卻很少花時間了解他們手中持股公司的經營狀況。這種基本態度的不同,造一般投資人與巴菲特根本的差異。他擁有股權,並管理過各式各樣的公司,同時又投資普通股股票,這種凡插手的經驗,將巴菲特所有其他專業投資人區別開來。

擁有並且經營企業帶給巴菲特莫的處。在他業的冒險生涯中,他已經經歷過功失敗,並將他所學習的教訓運在股票市場。其他的專業投資人還沒有機會接受此有益的教育。當其他的專業投資人忙於學習資本資產定價模式(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)、貝它(Beta)係數,現代有價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學說的時候,巴菲特研究損益表、資本轉投資的條件公司產生現金的力。「你對一條魚解釋清楚在陸行走的滋味嗎?」巴菲特問,「在陸生活一的真實感覺,勝過言語解釋它一千年,實經營企業一,是此。」

依照巴菲特的理論,投資人企業應該同樣的方法來觀察一公司,因為他們實際的東西是相同的。企業希望買整個公司,投資人希望購買公司部分的股票。果你問一個企業,當他購買一公司的時候,他所的是什麼,答案經常是:「這企業產生少現金?」財務理論告訴我們,隔一段時間,公司的價值它的現金產生力間有直接的關聯。理論,企業與投資人為了獲利,應該注意相同的變數。

忽視短期價格變化

果接受巴菲特的投資策略需觀念的改變,那麼概會有更的投資人為他的支持者。很不幸,應巴菲特的方法需改變的不是觀念,還包括績效何被評估溝通方式的改變。衡量績效的傳統準繩是價格的變化:股票購進價格市價間的差異。長期來,股票的價格應該近似於企業價值的改變。短期來,價格幅在公司的實質價值盤旋,這是受企業長外的因素所左右。問題仍在於數的投資人使短期價格變化,精確計算他們的投資方法功或失敗。但是這些短期的價格變化,對於預測企業的經濟價值變動往往少有助益,反對於預測其他投資人的行為較有幫助。

除此外,委託人還求專業投資人報告每季的績效。委託人在等候他們的投資組合達某一價格時,經常顯不耐煩。果他們的投資組合並未現短期的價格漲,委託人將表現不滿懷疑他們在投資的專業力。專業投資者知他們必須在改善短期績效,或冒著損失客戶的風險間一選擇,於是開始陷入追漲殺跌的旋渦中。

巴菲特相信使短期價格來判斷一公司的功與否是愚蠢的。取代的是,他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長所獲的價值。一年一次,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:

●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

●營運毛利、負債水準與資本支需求的變化

●該公司的現金產生力

果這些經濟的指標正在進展,他知長期來,結果會反映在股價。短期內,股價所發生的是不合常理的。

使經濟的指標當績效評量的標準,其困難點在於運這個方法評估績效,不是習慣的法。委託人投資專同樣被價格伏牽著鼻子走。每股票市場報價價格的變化,委託人的會計報表反映每個月的價格變化,投資專的績效又價格的變化每季被評估。解決這個兩難的處境,答案就在於運巴菲特不透明盈餘的概念。果投資人使不透明盈餘來評估他們的投資組合的績效,許這種僅是追逐價格伏的不合理行為被調整過來。

果你認為經濟的變數,來代替短期的價格變化預測股價,尚屬遙不及,考慮「關係投資(relationship investing)」,這個漸為機構投資人所接受的概念。

關係投資

隨著一九九○年代的展開,很明顯,一個「新的」投資策略開始浮現。曾經短線易為操典範的機構投資者,在行為已開始表現己像是手持股公司的老闆。這個主意開始被人們稱為「關係投資」,反映一種建立在投資人公司間的長期關係的概念。經由證券管理委員會的支持,機構投資者一直被鼓勵購買公司裡的更股份,便使他們的行為更像長期股權持有者。

□互蒙其利

「關係投資」的邏輯是明確的。投資人提供長期資金,便經營者透過這筆資金的運來追求公司的長期目標。投資人經營者不擔短期價格變化的衝突。「關係投資」的價值對機構投資者相當有吸引力,因為它具有潛在的報酬。雖在一九八○年代,被動的股市指數投資提供了充足的報酬,但對一九九○年代言,是更為困難的獲利環境。

今,退休基金佔了幾乎全普通股股票的百分五十五。在過,當投資人對公司它的經營方式失信的時候,部分會立即賣掉手的股票,並找尋另外的投資管。但是當一筆退休基金決定移動某特定資金的時候,即使該基金僅移動了資產的百分一,這百分一就代表了一公司股票的一部分。在一次易中,數百萬元的股票被賣,一筆易就分散一公司的股權,使其難獲利。另一方面,機構投資者正在學習長期持有普通股股票,並與經營者共改良公司的績效,這樣比單純銷售股票更獲利。

關係投資的理念仍在發展當中。在它最激進的形式中,包括了經營者投資人間的對立。但是不像一九八○年代,公司的侵入者會設法逐原來的經營者,並將公司解體,現在,關係投資人寧願與經營者共強化這企業。在最溫的例子中,「關係投資」限於提供長期資金監督公司,這使經營者繼續執行公司的政策,不擔潛在的接收者或不耐煩的投資人。巴菲特所運的就是這種「關係投資」的模式。

□穩定經營

先買一公司,再尋求規模轉變,這並不是巴菲特的創見。相反,他盡量避免選擇需做幅度改變的公司。此外,因為他購買持有經營者重視股東權益的公司,所股東與經營者對立企圖改善股東權益報酬率,這個主意令人無法像

(本章未完)

第八章 買進表現良好的股票目录+书签-->